国土空间总规 擘画2035年的福州
《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简称《总规》)已形成阶段性成果。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正对《总规》进行完善和提升。
《总规》引领,接续奋斗,2035年的福州触手可及。
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构建全域空间新格局
“许多人觉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它和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市资源规划局总体规划处处长何世忠说,“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
《总规》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目标,着力构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山海协同”的全域空间新格局,为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和空间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作出“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等重要指示。《总规》立足福州自然地理格局和特色,提出构建圈层网络、集约生态、山海联动的总体格局。
《总规》提出优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保障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加强陆海统筹和海岸线管控,强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促进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在自然和人文资源要素的保护和优化利用方面,《总规》提出塑造福州“山城合抱、派江吻海、千年闽都”的城乡风貌特色;完善和提升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体系,营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今年已供应
工业用地4028亩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突出海滨城市建设,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实现更大提升。坚持“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方向,高质量建设新区新城。
高质量发展超越离不开创新驱动产业优化。近年来,福州市资源规划局从总规引领、控规优化、保障指标、优化配套、机制创新、提升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保障产业项目用地。
《总规》进一步优化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十四五”期间,福州工业用地占比将由14.7%提高至20%,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今年初以来,福州已供应工业用地4028亩,占比22.5%。
市资源规划局指导各园区修编(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品质、拓展承载空间,合理安排商业商务、餐饮、租赁住房等配套设施用地。其中,金山投资区修编后,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提升,比原控规增容290万平方米。
产业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独组建方式报批,自2020年以来,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等8个重点工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已落实规划用地指标2176亩。
市资源规划局创新机制保障服务,实施差别化供地。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用地需求,实行弹性年期出让。鼓励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地。同时,优先受理产业项目用地报批,一项目一清单,促进项目用地快报快审快批;将产业项目列入代办制服务清单,专人专班全流程服务,破解审批“中梗阻”,最大限度提升审批效率。
为“绿水青山”
和“金山银山”搭桥
今年3月,“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建设项目在连江开工,计划3年内建造100台“振渔”系列平台,年产10000吨类野生大黄鱼,打造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深远海养殖基地。
该项目的一大创新是以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为建设依据。福州创建了“125”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测算评估体系,构建了“一张图”信息化系统。经测算,福州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3.4万亿元/年。测算评估结果将“绿水青山”量化,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相互衡量的桥梁。
2019年,市政府成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资源规划局牵头推进改革。目前,福州已基本建成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2020年,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三年专项行动完美收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1万亩。闽江河口湿地实现山青、水净、田美、河畅,成为鸟类栖息天堂。
今年,福州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即将完工。该工程入选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将为滨海新城筑起“海滩—防护林—湿地”屏障,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青表示,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打造高颜值山水城市,在绿色发展上作出更好示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资源规划局以“资源盘点—价值实现—权益落实—生态修复”为路径,致力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高标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构建“一区、五带、四湾、六廊、多楔”的生态格局,继续探索建立具有自然资源管理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实践模式。
福州晚报记者 何佳媛/文 陈暖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