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厝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仓山路径”:亭榭楼台今犹在 更喜气质改
风景如画的阳岐河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阳岐严复故居完成修缮,正在开展严复相关展陈布置前期工作;古色古香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里,爱国路2号(早期美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旧址)计划6月底前完成基本布展,开始试运营;在全省率先依托古建筑建成的22座村博物馆免费开放,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点……
近年来,仓山区围绕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打响闽都文化品牌,切实加强对文物、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打造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阳岐风貌区等,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品质的同步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不仅得到有效保护,还被合理地保护性开发利用,既盘活了文化遗产,又留住乡愁记忆,成为群众了解仓山乃至闽都文化的窗口。
全方位整治提升
阳岐风貌区(一期)下月开放
“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蓝天白云下,石板路曲巷通幽,沿河两岸的房屋、树木、植被等倒映在水中,村民们或驻足欣赏美景,或一起话家常,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近段时间以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的阳岐河两岸成为不少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阳岐村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家乡,拥有尚书祖庙、严复故居、玉屏山庄、“午桥”等众多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去年7月,仓山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阳岐风貌区(一期)保护提升工程,坚持系统、综合、整体的理念,通过拆除违法建筑、立面景观改造、市政配套设施改造等方式,对历史建筑周边环境实施整体提升。
不到一年,阳岐河沿岸等地实现大变样,一个成规模、景观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历史风貌区重现芳华。“一期工程主要对阳岐河沿岸水系景观及片区内的69栋建筑实施提升,并对严复故居等6处文物及历史建筑开展修缮,目前正在开展收尾工作,6月将完工开放。”项目相关负责人27日告诉记者。
结合阳岐风貌区保护提升工作,仓山区深入挖掘阳岐历史文化名村的文物内涵及严复思想文化,进一步提升阳岐村文保建筑的知名度及严复文化的附加值,依托阳岐严复故居开展的严复相关展陈布置工作正在积极谋划。“我们已多次邀请严复研究相关专家、市博物馆专家等业内专家,就严复故居展陈工作进行论证,展陈大纲已完成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力争6月基本完成布展工作。”仓山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高水平活化利用
烟台山创建高A级景区
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烟台山,保存了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191处。近年来,仓山大力推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提升改造,一大批老建筑得到保护、焕发新生。
乐群路12号闽海关税务司官邸已变身为闽海关主题文化展览馆,梅坞路2号仓山影剧院成为烟台山艺术中心,乐群路14号卫理公会总部引入“世界茶港文化展览”。
爱国路2号(早期美国领事馆)是烟台山最具代表性的西式建筑之一,也是修缮最具特点的古建筑。修缮后的白色小洋楼,最大限度还原了外廊式历史建筑原貌,提升原有展陈,有机增加烟台山主题展,聚焦表现“开放的山”和“现代的山”内涵。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省卫生健康监督所内)将推出“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特色展”,围绕“革命的山”“文化的山”“建筑的山”三方面开展陈列布展,叙述烟台山近现代历史文化。届时,这两座建筑将一起向游客展示烟台山的“五山”文化。
“我们坚持立足减法、慎做加法、着重乘法,高站位策划、高标准打造、高品质施工、高速度推进,做好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仓山区负责人介绍,该区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全程介入修缮提升,“一宅一策”制定修缮方案,专班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并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成片古厝保护、修缮、利用、运营,探索创新通过修缮后产权直接出让、委托修缮经营EPC模式、修缮完成后交还政府部门运营等3种运营模式,讲好古建筑背后的故事,让其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已修缮美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乐群楼及美丰洋行等73处保留建筑,除了引进符合规划及建筑文化的业态,还将古建筑与文旅产业发展融合,串点成线,打造出“乐群路—爱国路—亭下路—仓前路—梅坞路”等精品旅游路线。
据了解,仓山正全力推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创建高A级旅游景区,通过建筑修缮布展、丰富旅游业态、举办文旅活动、开展南台少年志愿讲解服务等举措,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出圈”“受捧”的热门旅游景点。
仓山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将村博物馆建设与文物及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相结合,大手笔打造了郭宅博物馆、建新台屿村博物馆、螺洲镇名贤文博馆、陈岱孙纪念馆等22处乡村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一个个村博物馆如点点繁星,不仅点亮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成为展示仓山乡村文化、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为百姓留下美好的乡愁记忆。
全覆盖普查登记
创新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仓山历史悠久、“海丝”底蕴深厚,现存历史建筑125处、文物遗存438处。为了守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家底”,该区多措并举,全覆盖开展普查登记,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来,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仓山区,按照“应查尽查、全面普查”的原则,开展多轮古厝普查登记行动,对全区范围内建成50年以上、或虽不满50年但有特定价值意义的建筑进行普查、登记。今年4月,仓山区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现场核查工作全面完成。
仓山区还建立数据库保护古厝,有序推进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和标准,进一步梳理不可移动文物建议名录、历史建筑建议名录、传统风貌建筑建议名录,进行归口保护。
对历史建筑实行挂牌保护是仓山区的创新做法。为避免因征迁造成古建筑、老宅子被误拆或损毁,该区出台征迁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在征迁启动前,由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提前介入,确认改造区内的历史建筑,提出保护意见建议,实行挂牌保护。
“对已公布历史建筑悬挂‘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标识牌,对历史建筑普查成果及需保护建筑悬挂‘仓山区保护建筑’保护标识牌。”仓山区负责人介绍,对螺洲、林浦、阳岐、洪塘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等保护规划范围内除文物、历史建筑外的其余保留建筑,均列入保护范围,未经规划允许不得擅自拆改。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通讯员 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