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收尾提升 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下月底主体封顶
1月,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进场动建;2月,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并网成功;3月,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全面展开……
不断刷新的进度表,记录着红庙岭的每日变化。
去年底,福州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实现城市垃圾“零填埋”。这个春天,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并未停下“进化”的步伐。山上,一系列收尾提升工程掀起新一轮高潮;山下,各项垃圾分类工作提标提质,打造2.0版垃圾分类“福州模式”。
处理设施“火力全开”
垃圾变废为宝
每天上午,各色垃圾运输车顺着山路驶上红庙岭。居民在家中分好类的垃圾,在这占地5371亩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里开启绿色之旅。
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与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二期、三期“火力全开”,共同焚烧处理体量最大的其他垃圾,每天产生上网电量117.6万千瓦时,通过国家电网进入千家万户。
厨余垃圾处理厂(一期)每天可以“吃干榨尽”400吨厨余垃圾,一年预计产出1.8万吨市政绿化营养土或有机肥原料。
餐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对酒店饭馆的剩菜剩饭进行“改造”,每天能提炼25.5吨生物柴油。
大件垃圾(园林)处置厂对大件垃圾和园林垃圾进行破碎再利用,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厂将有害垃圾进行“净化”,飞灰、炉渣、渗滤液等处理设施各司其职,确保生活废弃物100%无害化处置。
当各类垃圾尽数变废为宝,园区也实现“近零排放”。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负责人郑炎斌介绍,园区每年还节约能耗约6.33万吨标准煤,减排约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保证各类垃圾处理全程安全、高效,红庙岭各设施的中控室都“盯紧”运行参数。同时,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下月底主体封顶。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数字红庙岭精细化管理及第三方监管服务平台”实体载体功能,成为普及生态环保理念的城市新窗口。
春风催新绿,一排排草木在红庙岭上“安家”,将勃勃生机植入现代化厂房周边。“这个月,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郑炎斌说,6月山花烂漫时,一座门类齐全、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森林式生态产业园就能完整地呈现出来。
垃圾分类“三端四定”
提标提质
随着红庙岭打通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绿色新风也吹遍了福州城。日前,《2021年福州市城市更新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出炉,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提标提质工作迅速铺开。
“您已进入视频区域,请正确投放垃圾。”在鼓楼区灰炉新苑小区,每当有人在非投放时段靠近垃圾分类屋,连接着鼓楼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的摄像头就会发出提示,平台也会收到误时投放的警报。
“数字”的加入,让垃圾分类更“智慧”。记者看到,这座垃圾分类屋今年还装上了地磅,每天实时统计各类垃圾。
“垃圾分类让小区环境更清新,也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和谐,所以大家都积极配合。”小区居民汤永清说,为垃圾分类而建的宣教屋每天都人气爆满,既宣传新时尚,也共享新生活。
目前,五城区共建成垃圾分类屋(亭)4966座,绿色生活方式已全面渗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今年,我市将继续创建5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灰炉新苑小区所在的温泉街道正在为此努力。
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城区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提标提质,各区今年加大力度,分类亭改屋能改尽改,计划提升改造636座分类屋(亭)。其他分类设施也在加快提升,年底前将再建成50座环保驿站,推进2座智能分拣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联合执法治理误时投放、公共机构(场所)分类全落实、规范提升小区“公交站牌式”和沿街商铺“摇铃上门”分类收运正在全城推进,确保福州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稳居前十。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