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党建+”邻里中心: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阵地
东南网3月17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3月7日,人民网刊发对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的专访,就莆田市探索“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进行报道。
莆田以“党建+”邻里中心为名,让17个试点开社区治理先河,33个部门联动,9000多名在职党员下社区、进邻里,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拓广度,挖深度。
广度
3月9日,莆田市首个“党员法官工作室”在北岸经开区山亭镇东店村“党建+”邻里中心揭牌成立;同日,莆田市“党建+”邻里中心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管理平台启动;春节期间,涵江区涵东街道顶铺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正式开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全天候自助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不久前,云南籍员工刘丽一家收到“党建+”邻里中心贴心大礼包,里面有党建读本、电影票、运动红利券等……
这些创新之举,是完善乡村治理的探索,也是莆田拓展“党建+”邻里中心服务提质的生动诠释。近年来,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全市9000多名在职党员下社区、进邻里,亮身份、亮承诺,认领服务岗和“微心愿”,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服务3.6万人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000多件。
从早期的“家党建”到“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再到首批17个试点,莆田以党建作为关键词,以党员作为中坚力量,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功能完善、服务有序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形成“一刻钟”服务圈。
刘建洋表示,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试点模式,一方面,驱使城市配套设施和功能品质更完善,可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和活动压力;另一方面,可增强社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据了解,今年,莆田将因地制宜扩大“党建+”邻里中心试点示范作用,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并向农村和园区拓展。
深度
全市33个部门、8个街道“大工委”、69个社区“大党委”、367个小区党支部,因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得以联动,有效衔接起来。
以往,基层党组织容易出现“就党建抓党建”现象。莆田通过建设“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推动部门资源力量下沉,让部门从“观察员”变成“办事员”、从“督导员”变成“服务员”,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转为建立群众需求、部门资源、共建服务“三张清单”。
将“12345便民服务平台”延伸到邻里中心,则让部门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社区。2月,莆田建立了“12345+社区邻里中心”联动机制试点,运作模式是:首批17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试点依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党员、小区物业等人员,通过微信群、网上平台、走访入户等方式,主动收集社区群众对政务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投诉举报,报送至市效能办和市12345平台,通过市领导接线第一时间解答回应,复杂事项通过12345吹哨、部门报到,集中会诊、快速破解,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2月26日,莆田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收到一份建议,有市民反映邻里中心设置的e政务自助机拥有较多查询功能,但自助审批功能相对欠缺,希望增设如养老金人脸识别认证、门牌证办理、财产情况核验出具等自助审批功能。
12345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这几项功能是群众经常涉及使用的,不少老人确实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完成认证。一番交涉申请之后,3月初e政务自助机开发公司已将相应模块列入开发计划,与省人社厅的接口对接请求也已发送。
据不完全统计,在运行“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的过程中,全市427项民生类高频事项先后下放中心、就近办理。
温度
群众的烦心事在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对此苍林社区居民体会颇深。现在,在涵江区涵西街道下林小区,“有事情,到下林8号楼去”已成为小区居民的共识。
下林8号楼是涵西街道苍林社区的“党建+”邻里中心所在地,自去年10月投运以来,迅速成为周边24个住宅小区的热点。
“以前在村里,想打一份简单的证明,却因为找不到人,急得直跺脚。”苍林社区居民提到,现在一有事,只要来到8号楼,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现场工作人员也会耐心地解释,或者代为跑腿办理。
“建设‘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服务和治理方式的大转变。”刘建洋表示,这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接下来,莆田还将完善邻里中心建设“互看互学互比互评”工作机制,在县区、街道、社区和市直部门交叉互评、差异考评基础上,增加群众评议打分内容,强化结果考核运用,倒逼部门和邻里中心服务提升质效,以群众的满意度衡量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