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拗九习俗 扬闽都文化”2021年拗九论坛举行
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特有的拗九节,该习俗于去年入选非遗名录。为扩大拗九节的影响力,发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9日,由市委文明办主办的“传拗九习俗 扬闽都文化”2021年拗九论坛在福州非遗展示馆举行。闽都文化专家学者、志愿者代表等共聚一堂,共话拗九。大家表示,要更好地传承、挖掘拗九节孝老爱亲的精神内涵,弘扬传统美德,引领邻里守望社会风尚,助力福州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里程碑:
拗九习俗 入选非遗
论坛上,市委文明办为拗九节习俗的保护单位闽都乡学讲习中心授牌。
作为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二十九的拗九节是扎根于福州社会生活并具有世代相传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节庆习俗。市委文明办于2019年3月启动了拗九节习俗申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于2020年11月由市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
拗九节习俗成功入选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凝结着一位致力于推广闽都文化的“老福州”的心血。他便是已故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
闽都乡学讲习中心负责人方向红是方炳桂的女儿。她回忆说,2004年她父亲无意中见到一张拍摄于上世纪初的老照片,照片表现的是福州妇女提篮子送拗九粥回娘家的情景。联系到当时传统节俗“式微”的现实,他觉得有必要为拗九节注入新时代元素,升华为“孝顺节”,让一家一户的孝行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此,他给市委文明办写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信很快有了反响。次年,市委文明办等部门联手举办了第一届拗九节。此后,每年正月二十九前后,福州都会举办拗九节相关活动。
市委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拗九节习俗成功申遗是市委市政府保护和发展闽都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闽都文化,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代性:
与时俱进 挖掘内涵
9日的论坛分为五个环节:论“拗九”的前世今生、话“拗九”食材有讲究、品“拗九”浓浓乡情、传“拗九”传统习俗、扬“拗九”闽都文化。
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民俗文化新的涵义?论坛上,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文史专家、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从拗九节的前世传说说起。他说,拗九节在民间有“目连救母”说、“送穷”说等版本,其中以“目连救母”说最为深入人心——人们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二十九煮拗九粥孝老爱亲,并沿袭成俗。卢美松说:“经过漫长的发展,传统拗九节被赋予了时代精神,值得持续传承弘扬。”
文史专家、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建议,要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手段,介绍拗九粥食材和制作工序,将其作为日常美食分享给大众,向社会推广这个传统民俗节日。他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行,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也是一个极佳的宣传、推广平台,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将拗九节饱含的孝老爱亲精神向世界华人宣传、推广。”
在南非开普敦开设首家中餐馆的陈清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9日也来到论坛现场。她说,虽然在外打拼近30年,但乡情难却,她打算将拗九粥作为她的中餐馆的特色甜点,推荐给中外朋友。
9日还举办了福州“拗九”习俗文化相关展示活动,文化志愿者林苏等来到现场,为大家送上热气腾腾的拗九粥。
品牌化:
擦亮名片 涵养精神
拗九节源自民间,传承在民间。2005年之前,它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大量珍贵实物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2005年之后,拗九节重新兴盛,这离不开政府、社会、专家等多年精心的宣传与推广。
市委文明办作为福州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管部门,承担着“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节俗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工作。2005年以来,市委文明办联合多部门联合发出倡议,持续开展以“弘扬孝敬美德、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拗九节系列活动,并将拗九节纳入“我们的节日”体系中,开展持续性的常态化宣传。
从“一碗福粥”到“满城粥香”,从政府集中性宣传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口口相传的节日到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几年来,福州不断推动传统拗九节获得创新和拓展。如今,拗九节已经从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孝亲祝福活动变为引领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的节日,代表了福州人重孝重爱的美满家庭愿望,成为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顺节”,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市委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挖掘拗九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赋予其时代特色,将节日活动与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将孝老实践与线上活动无缝对接,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精彩纷呈的孝老爱亲主题活动,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老人的感恩敬重之情,用节俗文化涵养时代精神,用节庆文化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