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五夫龙鱼戏:古稀手艺人共盼“鱼”跃龙门
在2020年中国武夷山·五夫“荷花节”上,少年龙鱼队首次亮相。陈增 摄
五夫龙鱼戏表演 陈美中 摄
今年初,《在南平看见文化中国》系列公益宣传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频道播出,其中武夷山五夫龙鱼戏的展演片段惊艳众人。
龙鱼戏深藏于五夫这座闽北小镇,作为一项传统而独特的灯舞民俗表演,史料记载其原为乡民祈福所用,后因朱熹中进士,又添入“鲤鱼跳龙门”的寓意,以示对学子的鼓励。它的舞蹈简洁灵动,“水波起伏”“鱼龙打斗”“龙鲤嬉戏”等众多招式沿传千年至今,依旧栩栩如生。
带着好奇与景仰,记者近日敲开了武夷山五夫龙鱼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彭子逑的家门。
竹篾龙鱼,传承不息
已逾古稀之年的彭子逑,是为数不多坚持用传统方式制作龙鱼的手艺人。一双干枯发皱的手,依然能轻松熟练地劈开竹篾。在他手中,坚硬的竹篾柔软得像丝线,三两下,一只饱满灵动的鱼儿雏形便由指尖生出。
“骨架做好后,蒙上布,喷漆、晾干、彩绘,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看似简单的龙鱼工序讲究,彭子逑严格遵循着他在书上学到的方法,“你看,龙嘴里要有喷火的机关,龙口下颚也要有能够活动的装置,做这些都不简单。”说着,老人脸上掠过一丝骄傲的神色。
“一只龙鱼作头,一只黑鱼作尾,中间九只龙鲤,再加上两个高照灯和一个龙门,这才是一套完整的龙鱼。”对于龙鱼,彭子逑如数家珍。他与龙鱼的渊源,更像是一段传奇。
上世纪50年代,彭子逑的堂哥是当时五夫镇上数一数二的龙鱼制作好手。每到年关,龙鱼的需求量大增,身为篾匠的彭子逑就常去给堂哥搭把手。
不幸的是,龙鱼因被认为是“四旧”的产物,一度面临被革除的厄运。堂哥交给彭子逑一本关于龙鱼制作和表演的书籍让他保管,他既害怕书籍被查抄,又不忍龙鱼戏就此失传。思考再三,他将书中内容全数背下。书最终销毁了,但龙鱼戏却留在他的脑中。
铝丝龙鱼,创新不息
70岁的姜生明是五夫龙鱼戏的另一位传承人,他守着镇上的一家民俗文化博物馆,馆内满是他辗转半生收集的老物件,其中不乏色彩鲜明的龙鱼。这份对龙鱼的喜爱,源于少时外公的教导。
说起与龙鱼戏的再度结缘,他说,还要特别感谢另一个人。2004年,著名导演路学长为拍摄电影《租妻》来到五夫镇取景,为拍出山乡风貌,路学长设计在电影中插入一段龙鱼戏的表演场景。导演辗转找到姜生明,出资请他制作一套龙鱼以便拍摄。这拉开了姜生明此后十多年致力传承龙鱼文化的帷幕。
“太多年没有做龙鱼,一开始遇到很多困难。”为了唤醒记忆中的龙鱼,姜生明买来活鱼日日观察,模仿鱼的动态制作造型。经过刻苦的练习,一次次推翻架构,他终于做出一套形态逼真的龙鱼,为电影剧情锦上添花。
“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习以为常的龙鱼戏,在别人眼中很独特。它是五夫镇的文化瑰宝,应当珍视。”这段经历,让姜生明对于龙鱼戏的传承有了更早、更多的思考。
首先,他立志创新载体材质,制作更容易保存的龙鱼。“传统方法制作龙鱼的竹篾容易变质、腐烂,再好的颜料和布料也跟着浪费。”试了多种材料后,他选定了铝丝。在他看来,铝丝容易塑型,不易腐烂且轻便。
其次,姜生明尝试拓展龙鱼戏的传播形式。比如,为了便于售卖和收藏,他之前试着把龙鱼做成小的摆件,九个一排,精致好看。只是,由于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工艺摆件的产量不高,这也限制了龙鱼的文创。
少年龙鱼,坚守不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彭子逑和姜生明不约而同地发现,最紧迫的传承问题不在于龙鱼的形式还是工艺,而在于寻觅传承人。
姜生明说,龙鱼的制作门槛高,要手指灵活,并且有大量的学习时间,“但现在市场需求量不大,利润不高,所以更难找到学艺人”。讲到这里,他不由叹了一口气。好在,姜生明的儿子现在对龙鱼制作颇有兴趣,正在勉力学艺。
另一个好消息是,受五夫镇少年宫与学贤书院的邀请,姜生明作为指导老师,协同组建了少年龙鱼队。“‘鱼跃龙门’的寓意很吉祥,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龙鱼戏兴趣大涨,舞得很起劲!据我所知,少年龙鱼队经常受邀演出,还拿了一些奖。”提到这些,老人脸上神采奕奕。
在五夫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李直玲是对龙鱼戏最上心的人。她不仅与两位传承人常来常往,关心他们的生活,更是抓紧一切机会宣传、推介龙鱼戏。只要对方感兴趣,她几秒钟就能从手机里找到少年龙鱼队的表演视频展示播放。
兴奋之余,李直玲也不掩饰自己的忧虑。“少年龙鱼队的孩子们面临着课业、升学等现实问题,长远看,队伍要发展,就要首先解决人员流失、替补跟不上的难题。”
未来五年,我国将深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李直玲说,她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打造成文创产业。“如果把龙鱼戏做成一个产品,既能拉动村民创收,又能传播文化,就能吸引更多人来五夫镇,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龙鱼戏。”目前,五夫镇与武夷学院合作,将龙鱼戏作为学生的设计课题,借由青年人的奇思妙想制作形色各异的伴手礼和产品包装方案。
“初步尝试,效果不错,我想我们会坚持这个思路,继续探索龙鱼戏的传承、创新。”经过这次合作,李直玲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她前方,是彭子逑、姜生明两位传承人的坚守。她相信,将来会有一批因喜爱龙鱼戏而为之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