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智能温控大棚年经济效益超1.5亿元
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长乐区给出的答案是“数字赋能”。
长乐区农业农村局介绍,长乐加快发展数字农业,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撑,全区拥有省级高标准智能温控大棚2000多亩,年经济效益超1.5亿元。
数字化智能化
助力打开市场
在猴屿乡的福州飞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内一个个现代化温室大棚生动诠释了智能化和数字化。大棚连接新大陆与飞思农庄携手开发的“新农云数字农业平台”,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度等数据实时传给平台。在手机上轻轻点击,喷淋水阀、滴灌水阀、风机等控制系统自动开启。
“借助云平台,我们着力打造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农业,用大数据助推农业发展。”飞思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庄种植的水稻和时令蔬果的各项数据均在平台上实时更新显示,“智能大脑”可以精准判断市场供需变化,帮助制定销售策略。
人勤春来早。在位于古槐镇的雪美农业合作社,工人们在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忙着收花菜。
雪美农业合作社总经理李向雪介绍,近段时间是花菜成熟、“南菜北运”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地开着大货车到现场收购,运往外地的花菜达100多吨,采用“点对点”方式直接发往全国各地,省去中间环节,在市场上价格实惠,更有竞争优势。
李向雪说,合作社的所有基地今年都实现蔬菜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如果土壤里面缺乏微量元素,智能化种植平台就会第一时间用数字化方式传达给种植人员。作物缺少什么,他们就供应什么,保证蔬菜稳产丰收。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该合作社积极对接全国市场,去年4月在河北省设立新的500亩蔬菜基地,实现夏季“北菜南运”、冬季“南菜北运”,南北两大基地的蔬菜上市时间互补,初步构建全年不间断的现代化蔬菜供应链。
做强优势农业
经济效益可观
去年以来,长乐区继续做大做强优势农业,设施蔬菜产业集聚度高,打造了完善的配套设施。比如,建设了集约化育苗、基质栽培技术、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冷藏冷链物流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还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现有2家企业列为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创建示范点,19家设施蔬菜企业列为省级标准示范点基地。
“全区现有设施钢架大棚面积约6000亩,其中省级高标准智能温控大棚面积2000多亩。”长乐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长乐区设施农业集中分布在鹤上镇、古槐镇、玉田镇、猴屿乡等地,其中百亩以上设施企业(或合作社)有17家,蔬菜产品主要销往福州周边、广东、江苏、湖北等国内市场。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