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福州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2021-02-26 09:59: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在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承诺如春雷一般,唤醒了华夏大地每一寸贫困的土地。“十三五”期间,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比全国提早三年、比全省提早两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无论在东海之滨,还是六盘山麓;无论在闽江之畔,还是黄土高原,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房子有了,保障有了,产业有了,脱贫户纷纷踏上致富路。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福州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回眸“十三五”】

闽宁协作:道不尽的山海情

今年春节,福州干部李仲福照例收到一个个珍贵的“礼物”——除了一条条温馨欢乐的拜年信息,还有热情洋溢的“汇报”电话。这些都是来自宁夏固原的“特产”。

“去年农场的牛已经有200多头,今年还会扩大投资,争取让更多的乡亲就业。”电话的另一头是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海坪村的海龙,曾是李仲福包村帮扶的贫困户。当年,在援建工作组的帮扶下,海龙不仅自己养牛脱贫,还带领全村一同养殖致富,后来被大家推选为村支书。

时间回溯到1996年,闽宁开展互学互助对口帮扶。20多年来,福州援宁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大家克服气候、饮食、语言等各方面困难,有的甚至“举家”援宁。

2016年11月,李仲福赴固原市原州区挂职。在他的提议下,妻子陈莹主动请缨赴固原支教,一同前去的还有他们11岁的儿子。

如今,李仲福推动建设的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已在福州多地开花;他发起探索的“智志双扶的飞毛腿”模式,通过“助学带就业”,让固原很多群众拥有一技之长,铲除了“穷根”;陈莹牵线在固原五中设立“船政班”,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海风”滋润。

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分子,我市闽宁协作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多种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福建宁夏两省区的充分肯定。

——创新“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的隆德模式。闽侯、隆德两县将残疾人托养与脱贫相统筹,建成残疾人电商创业中心、闽宁扶贫车间、纸箱组装车间等,保障托养中心的正常运行。同时,组织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到园区就业,变“输血”为“造血”。39个扶贫车间吸纳了830人在家门口就业,去年新建的10个扶贫车间吸纳近200名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探索“智志双扶的飞毛腿”模式。马尾区协调原州区成立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安排闽宁资金200万元支持该校改扩建,由单纯教学发展为“特色教学+实训基地”,扩容增效、跨越发展,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典型案例。

——打造“组合式多链条”消费扶贫新模式。六盘山特产馆已开设14家。利用网络大平台、大门户优势,为原州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市扶贫办组织全市30余家企业参加闽宁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嘉年华,其间永辉集团签下4500万元订单。

——发展“龙头企业+”产业模式。位于原州区的宁夏固原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项目,由融侨集团投资,总投资10亿元,年出栏3万头肉牛,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牛生态产业园。协调原州区组织残疾人开展肉兔示范养殖,利润分成主要用于重残家庭和残疾儿童,实现残疾人保障、企业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受益的四赢局面。

福定协作:躬身为桥连山海

“哒哒哒,哒哒哒……”今年春节刚过,位于定西临洮的甘肃榕发服装智造公司扶贫车间里便忙得热火朝天。穿针线、抬压脚、裁片……戴着口罩的工人们不停地操作,案台上堆起一叠叠服装成品。

“订单和原料都从福州发过来了,生产一切顺利。”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章铭通过电话向回榕的赵朝晖“汇报”。“人归榕,心挂陇”,得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赵朝晖倍感欣慰。

2018年12月,仓山区干部赵朝晖主动请缨,奔赴全国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定西市临洮县。挂职两年,她往返福州和临洮两地10多次,奔波于多家企业,争取更多福州企业到临洮投资兴业。“赵副县长的实干精神让我们能安心投资。”吴章铭告诉记者,公司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建成投产,累计吸纳当地劳动力15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困难户115人。

对标定西所需,倾尽福州所能,饱含真情和信念,用汗水将使命书写在黄土地上。4年来,一任又一任挂职干部和专技人员积极投身福州定西扶贫协作。

4年来,福州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劳务协作、社会扶贫等领域,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形成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福州模式”。

——探索生态扶贫,提升绿色产业。实施生态林建设2万多亩,推广种植菌草2.4万亩,极大增强了区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生态功能。带动4036户贫困户通过参与退耕还林、植树务工、发展林下经济等增收。福州市生态扶贫经验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发展“三一”模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福州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以建设“一个扶贫车间、一个产业园”、锻造“一条产业链”为载体,推进定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累计援建扶贫车间209个,吸纳贫困户就业3052人,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创新劳务协作机制,促进贫困户就业稳岗。4年来,共吸纳8666名定西贫困劳动力来榕稳定就业,直接带动定西3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首创招收定西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进入福州国有事业和企业单位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市域扶贫:脱贫“摘帽”带“笑颜”

“今年羊价好,春节前卖了40多只,收入比去年翻了几番,孩子们过年也能收到压岁钱了!”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村民杨珍激动地说,她从来没想到这么快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几年前,杨珍因家人患病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主动上门,帮她申请扶贫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助她踏上养羊致富路。短短两年,她从贫困户迅速成长为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村的贫困户纷纷加入养羊队伍,养羊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有了养殖技术,杨珍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去年还养了十几头牛,今年准备扩建圈舍。“党和政府拉我一把,我更要努力。”杨珍说,她有一个愿望,等疫情结束,要带两个孩子出门旅游、开开眼界。

杨珍生活的巨变是我市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回顾“十三五”,我市打好“四场硬仗”,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交上高质量答卷。

——坚持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双轮驱动”,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累计下达各类产业补助资金1.06亿元,带动19434户次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茶叶、柑橘、海产养殖等扶贫项目1101个,收益7195万元,实现有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都有一项扶贫产业,户均产业收入达5200多元。

——全力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贫困群众脱贫质量有保障。对贫困户危房应改尽改,累计改造327户。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已由2015年的87.60%升至97.31%,自来水普及率由2015年的84%升至96.66%。市、县2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市身心健康的贫困户子女无因贫辍学。

——坚持基本保障与特困兜底“两手发力”,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贫困户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政府代缴每人每年200元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全市所有贫困户购买“扶贫保”“脱贫保”两款保险,实现贫困户风险防范全覆盖。

——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双管齐下”,贫困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永泰为例,立足生态禀赋、人文资源等叠加优势,各乡镇和行政村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推动村级集体,尤其是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200个脱贫村平均村级收入达35.95万元。

【展望“十四五”】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昂首阔步迈向小康

展望“十四五”,我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总结运用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

——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16年~2020年,我市连续五年在省对设区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第一;我市连续四年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7年底,我市“回头看”确认的4425户1404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底7321.02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20648元,年平均增长18.64%。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一。

全市200个脱贫村平均村级收入达35.95万元。

东西部扶贫成效显著。4年来,福州市各级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1.22亿元,各界捐资捐物4.73亿元;引导64家企业到定西投资,投资额12.7亿元,带动3.02万名贫困人口增收;实施各类扶贫协作项目751个,惠及贫困人口73.73万人次。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林浩磊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