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今年财政支出重点围绕6个方面
昨日,受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在向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请审议的《关于福州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今年重点支出安排支持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创新驱动支撑、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6个方面,为我市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
安排18.13亿元
支持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重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两新一重”项目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省、市技改基金放大效应,加大技改项目投资奖补力度,强化政府性担保增信支持,推动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聚焦大数据、区块链、5G商用等新兴领域,支持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国家级大数据资源汇聚我市。推动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培育一批更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集聚区。推动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标志性海洋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安排12.01亿元
支持加强创新驱动支撑,蓄势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创新链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学研专项,促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实施183项以上园区标准化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晋安湖、东湖、旗山湖“三创园”,推动软件园“一园多区”建设。支持加快数字中国(福建)研究院、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实施“福聚英才”战略计划,落实高技能人才扩容行动,引进培养一批紧缺急需人才。
安排430.59亿元
支持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发挥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效益,支持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实施新一轮“十位一体”品质提升行动,保障土地收储计划,继续推进旧屋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实施北江滨中央商务区等片区改造,推动地铁4号线、5号线、6号线、滨海快线加快建设,推进道庆洲大桥、国道G316、东部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实施工业北路延伸线、二环东南段闭合等缓堵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布局。支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和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
安排133.44亿元
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城市辐射带动效应
加快实施机场二期工程,持续推进第二工人文化宫建设,支持滨海新城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三江口片区开发建设。推动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一流大学城。健全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乡村旅游全面提质升级;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重点支持改厕、垃圾分类和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做好东西部帮扶协作和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保障工作,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安排13.05亿元
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福州靓丽名片
继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化海漂垃圾治理。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提升水系治理成效。完成红庙岭垃圾填埋场二期覆土复绿,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落实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机制,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继续实施“绿进万家,绿满榕城”行动,支持打造一批城市花园和主题公园,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安排76.89亿元
支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开创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优化扩容学校布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8所、中小学20所,推动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和福建职教城建设。加快新疾控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支持市二医院、肺科医院等市属重点医院改造提升,持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580元提高至62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由74元提高至79元。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持续提高困难救助补助标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革发展。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市科技馆、市群艺馆、市少儿图书馆等新馆加快建设,支持举办重大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行动,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启动公安业务技术大楼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支持做好粮食、“菜篮子”产品保价稳供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州”。
福州日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