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苏区红生态绿,浇灌建宁“幸福花”

2020-12-25 14:57:13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12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陈晓星 饶丽英)春有桃红梨花白,夏有荷花梯田开,金黄秋色满原野,皑皑冬雪金铙来。“四季花海”建宁是老区苏区县,亦是闽江正源头,红色和绿色交相辉映。

“苏区红、生态绿,是建宁的底色和亮色,也是建宁开展脱贫攻坚的底气。”建宁县委主要领导说,近年来,建宁县扎实推进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1+N”系列扶贫政策,以“五抓五送”为载体,实施七大产业扶贫工程,推行“456”工作法,推广的量化折股扶贫模式获评全国“2017精准扶贫十佳典型”。

同时,建宁以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抓手,突出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莲业、种业、果蔬、林业、烟叶、旅游、电商等七大扶贫产业,保证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增收项目,推动脱贫乡村经济持续发展,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贫困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四季花海”建宁,“幸福花”开朵朵。

苏区红,让底色更靓

周末,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的红军兵工厂参观点热闹非凡,来了不少游客。“现在,我们的小山村人气很旺,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在水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省纪委监委干部詹志勋高兴地说,在节假日期间,这里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会翻番。

水尾村是“中央红军村”,地处偏远,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距建宁县城70公里。近年来,村里修缮了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苏区银行等红色遗址。

红色遗址修缮后,必须发挥作用。今年,村里开始探索村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引入专业公司,组建福建省闽赣红色产业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经营水尾红色小镇景区。为了争取村民支持,7月1日起,公司先试运行一个月,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改进意见。“发展红色产业,让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是关键。”客坊乡党委书记谢鸿福说。

“保底收入+利润分成”的分配机制受到欢迎,即每年先确保村里12万元固定利润后,其余部分由村、企再各分50%,确保户户都有分红。同时,公司优先聘用村民参与用工、优先购买本地农产品。

“打‘红色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水尾村党支部书记谢文雄表示,近一个月水尾村就吸引了2800多名游客,公司营收13万元。2019年全村百姓享受旅游产业分红6.8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9615元,全村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7人全部顺利脱贫。

生态绿,让产业更优

眼下,在建宁这片红土地上,产业扶贫已成为扶贫“利器”。

在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曾经的贫困户曾忠平和妻子正在盘点一年的收入。今年,曾忠平的烟后制种面积共20亩。“收成不错,平均亩产大概有200多公斤。”曾忠平说,现在制种全程都是机械化,20亩杂交水稻分两次就能收割完,3天就能全部烘干。

“山区要发展,还得因地制宜,靠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建宁县相关领导表示,只有发挥贫困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效。

贫困户变股东,贫困村有分红。建宁县采取“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分红”的形式,进行精准扶贫。“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能翻身做股东。”建宁县里心镇代家村叶华忠说,现在,他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杂交水稻制种6亩、种植果树200棵,收入保底2万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红,预计年收入可达3万元。”说起收入,脱了贫的叶华忠很兴奋。

在溪口镇,这里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了“量化折股”带来的红利。

2016年底,溪口镇将上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分别投入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的信远、建勤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后,其中70%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30%作为全镇建档立卡兜底贫困人口238户505人入股资金,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建宁县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选择种业、莲业、光伏等优势产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070余万元用于实施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2016年以来共辐射带动贫困(空壳)村51个、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3000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眼下,老区苏区建宁通过产业扶持、贷款贴息,对接岗位、服务就业,量化折股、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盘活“三资”,抱团联户、村企合作等机制,实现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增收。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