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环境美 人气旺 多彩画卷正展开
核心提示
“十三五”以来,漳浦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生态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推动新时代富美金漳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筑
旗帜鲜明抓工业、坚持不懈抓工业、久久为功抓工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平台不断完善。在认真落实古雷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部署后,漳浦县积极借助古雷石化基地优势,精心谋划布局精细化工产业;同时,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倍加珍惜土地资源,加快完善万安、前亭、赤湖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为大项目落户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食品加工、皮革制造、家居木业等主要产业集群基本成型,产业链逐步齐全。食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可达到180亿元以上,成为漳浦县首个百亿产业集群,“食品名城”进一步打响。家居木业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亿元以上,成为漳浦县今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与中国物流、金风科技等一批工业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并顺利签约,总投资220亿元的联盛浆纸和总投资60亿元的明阳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工业大项目签约落户,为漳浦县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速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经营农业,重点抓好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现代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和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打造天福、盈丰、德立信、丰收园、农业硅谷、利苑、扬基等一批示范企业,培育大棚蔬菜、药用植物、食用菌农业工厂化、自动化、数控化生产管理等一批示范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五年来,全县食用菌生产总量、生产能力提高了46%,达到鲜菇总产7.3万吨,其中蘑菇0.5万吨,金针菇3.1万吨,杏鲍菇2.2万吨,其他海鲜菇、蟹味菇和白玉菇等1.5万吨,产值近4.6亿元,重点扶持发展万辰、绿凯、玉凯龙、万鑫、益生源、昱新等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工厂化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促进全县食用菌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漳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
现代蔬菜种植基地——新建与改造节水喷灌设施面积8000多亩,完善喷滴灌、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完善保鲜库设施,重点建设赤湖镇亭里片区、佛昙镇白石片区、深土镇示埔片区、杜浔镇湖里片区、六鳌镇大店片区、马坪仙都片区和石榴长兴片区等蔬菜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佛昙白石白萝卜、深土白花菜、赤湖大葱、马坪豆类、杜浔胡萝卜和石榴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推广优良蔬菜品种30多个,年产蔬菜70万吨,产值近23.1亿元,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福建省首个供港蔬菜基地县。
现代水果产业示范基地——五年来,按照“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的建设思路,加强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建设名优高效水果示范基地建设。截止到2019年,全县水果面积16万亩,产量35万吨,水果品种良种率达90%以上,商品率达95%以上,产值10亿元。
文体旅农融合不断创新
发挥全省县域最多的4A级景区数量优势,以提升旅游规划、创新市场营销、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精心培育“花样漳州·唐郡漳浦”“厦一站,漳浦”等旅游品牌。
五年来,漳浦县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2016年至2019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增长趋势。五年来,漳浦县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观光工厂、2个省级露营公园、2个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个省级三星级乡村旅游村、6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省级优秀创意旅游产品。
观光型产品持续升级,增加体验、参与、互动、共享的项目,增强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功能。如火山岛景区新增纪念碑谷、彩虹山、爱的城堡等网红景点;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推出采茶、制茶、DIY茶饼干、陶瓷制作、彩绘等茶文化体验项目;东南花都推出青少年研学之旅,体验集体插秧、拾柴、做饭的乐趣。
住宿新业态大力开发,建成投用东南花都温泉山庄、天福石雕园配套酒店开元楼、翡翠湾海景度假酒店配套住宿项目、火山岛泡泡屋、HOORAY欢乐岛房车营地等,增强住宿体验,提升接待能力。
旅游产品和业态加速涌现,如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体养生旅游等。建成翡翠湾国际沙滩足球赛馆、HOORAY欢乐岛水魔方乐园,举办国际沙滩足球训练赛、女子钓鱼挑战赛、乡村穿越跑、花海马拉松等,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此外,连续举办漳浦荔枝采摘节,开展荔枝评选,增加农旅文化底蕴,发展农业+旅游产业。依托闽粤边区特委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借助党建+活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天福石雕园、茶博物院打造茶文化+药膳文化养生之旅,发展康体养生旅游。
电子商务实现聚集发展
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以来,漳浦县快递上行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上行农产品主要为水果、海产、干货等农特产品,下行工业品主要为食品、鞋服、玩具、日用品等。
近年来,漳浦县加强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促进电子商务聚集发展,重点推进漳浦经济互联网产业园和浦台创业园两个园区的发展。
漳浦县互联网经济产业园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绥安工业园,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目前入驻电商及配套企业35家,区内设有漳浦邮政公司农村电商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并在乡镇设立21个镇级服务中心和184个村级服务站,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城乡产品、服务、信息、金融、物流等通道,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浦台创业园由福建浦台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是集学习、交流、沙龙、投融资服务、培训、创业辅导等为一体的电商创业孵化和人才交流平台。园区占地面积6469平方米,建筑面积3672平方米,现有入驻企业30余家,园区配备有共享直播间3个,共享摄影棚2个,会议室1个,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厅1个(可用于路演、讲座等),园区现有入驻第三方企业服务公司超过6家,现有专职工作人员7名,园区组建有导师团队和志愿者团队,聘请创业导师8人,志愿者14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市场低迷、企业销售难等问题,漳浦县率先在全市开展“百场直播带货”活动,目前已开展20场,销售总额超亿元,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拓宽销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直播带货活动被省“八闽快讯”刊登、全省推广。
城乡建设“多姿多彩”
立足打造漳州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对照中等城市标准,统筹县城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推动县城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一是高水平规划。按照县城区面积扩大到106平方公里的远期目标,在延续历届县委县政府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进一步优化完善县城区总体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充分体现漳浦本土文化特色。五年来,组织编制中心城区相关规划30多个,逐步规范县城区内项目选址和规划管理工作。
二是高标准建设。坚持把县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主要抓手,大手笔、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来,累计实施城建项目579个,完成投资478.27亿元。金浦大道、龙湖大道、朝阳大道、和康大道等主次干道,全部完成“白改黑,上改下”,打通了20多条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解决了城市道路不通、不宽、不畅的问题,城市路网优化升级。建成漳浦一中、动车站、浦兴、县衙等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517个,新建、改造县城公厕62座,达到3~5座/万人标准。实施8个公园景观工程提升改造,建设金浦教育园区道路绿化工程、迎宾大道绿化工程及其他县城区绿化岛、绿化带、街头绿地的整改提升,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三是高效能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深入实施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农贸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治脏乱差,推动县城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去年,漳浦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验收,目前正接受省级文明县城总评考核。
乡村美如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高标准实施“三线”整治提升工程,每条线以3~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点为主,通过发挥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一批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区域特色、漳浦品牌的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示范标杆,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宜养”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
“红线”闪耀传星火。“红线”即红色教育基地村,主要以石榴镇车本村(靖和浦革命根据地)为龙头,以34.6公里的红色旅游道路为轴线,沿线连接石榴镇山城村(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绥安镇马坑村(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成立旧址)、大南坂镇下楼村(红军独立第三团重整武装旧址清泉岩)。
“红线”最具代表性的是有着“闽南井冈山”之称的石榴镇车本村,以前因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加上交通不便,近乎人迹罕至。党的十九大以来,车本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老区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整合资金修复车本村闽粤边特委旧址,收集整理西路红军有关历史和遗物,建设“红军之家”。在修复旧址的同时,镇村着手对古屋、古物、古树修缮保护,打造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体现红色文化积淀的精品景观。
“绿线”盎然显生机。“绿线”即绿色家园生态村,主要以官浔镇溪坂村(花木特色东南花都)为引领,沿324国道连接长桥镇东升村(花卉集散基地)、南浦乡后坑村(万亩竹海青山绿水)和盘陀镇官陂村(茶文化镇最美温泉村养生乐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绿线”最具代表的是南浦乡后坑村,地处远近闻名的南浦竹笋之乡,后坑万亩竹海,郁郁葱葱,林茂叶密;朵朵李花,爬满枝头,香气撩人;溪河蜿蜒,溪流潺湲,波光粼粼,让人如临“世外竹源”。以前村民局限于种植绿竹笋,而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也很难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后坑村共投资160万元建设休闲公园3处,对房前屋后“四旁四地”进行绿化25处,共1800平方米。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后坑村形成“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万亩竹海的价值。结合自身竹类资源优势,传承发扬传统竹编手工艺,推动竹编工艺产业化发展,壮大竹编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蓝线”涌动展活力。“蓝线”即滨海风光景观村,主要以沿海大通道为线,串联前亭镇崎沙村(海底古火山公园)、佛昙镇岱嵩村(渔家乐文创基地)、赤湖镇前湖村(古森林遗址)、六鳌古城龙美村(抽象画廊)、深土镇灶山东坪水库和旧镇古港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更好发挥旅游业在建设美丽乡村的促进作用。
“蓝线”中六鳌镇龙美村、新厝村,依托龙美湾,结合美丽乡村,推进滨海旅游发展。引进福建抽象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龙美湾旅游区长达6公里的黄金沙滩及抽象画廊奇形怪状的石头,进行滨海旅游开发。一期完成崂岈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海堤栈道、大众海滩浴场、亲水风景长廊、抽象画廊观赏区、海景悬崖餐厅、野奢精品酒店;二期将建成大众休闲、高端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建设景区、海立方休闲综合体;三期推动闽南文化风情商业小镇建成。充分发挥“美丽乡村+滨海旅游”的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