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全力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让“大块头”秀出“强肌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长乐区加强龙头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着力抓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记者10日从长乐区获悉,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该区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发力点,培育3家~5家千亿企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恒申车间内,工人忙碌生产。记者 余少林 摄
转型升级 龙头企业增效增收
本土民营企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大东海实业坚决响应长乐区委、区政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实现全产业链赋能提升。
11月23日,恒申集团代表15家全球重要合作伙伴,与长乐区、连江县签订10个重点产业项目组团投资协议,总投资达16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恒申集团将实现新增产值247亿元,届时总产值预计达766亿元。
项目签约加快了恒申集团转型升级的步伐,为福州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集团总裁陈忠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提升产业链研究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加大人才政策实效,“在集团团队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产值破千亿、市值破千亿、营销破千亿的目标,助力福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在永荣控股旗下的景丰科技,产品生产从投料、运输到包装、仓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先进的设备、紧凑的厂房设计、高效率的智能柔性生产,使单位能耗降低约四成,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智能化生产让永荣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延伸产业链则推动企业升级再造,持续做大做强。“锦江科技新项目将投产,景丰科技智能化将再增加5万吨的绿色差别化生产。我们还将向化工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十四五’期间产值可达1500亿元。”永荣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华新表示。
作为长乐钢铁龙头企业之一的大东海钢铁,以提升工艺装备、优化产品结构的发展路径,也将迈入千亿级企业行列。
“我们将通过实施绿色精品钢铁技改、500万吨精品高端冷轧、600万吨再生钢铁原料绿色深加工标准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临港绿色钢铁和材料产业园。”大东海集团董事长林国镜表示,随着集团各板块在建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21年产值约1200亿元,至“十四五”末,预计产值将达约2000亿元。
逆势上扬 向千亿产值冲刺
作为福建省工业重镇,去年长乐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2800亿元,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产业结构以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为主。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纺织产业陷入低迷,但长乐传统产业“风景独好”,实现逆势上扬。数据显示,11月26日,长乐区当日工业用电量达4061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其中,纺织行业用电约760万千瓦时,恒申、永荣、大东海的用电量占较大比重。
今年下半年以来,恒申化纤有限公司月销售额屡创新高。“锦纶、氨纶等化纤产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0月份,客户持续增加,锦纶长丝单笔订单最高达1000吨。”恒申化纤销售部经理李佳说。
无独有偶,今年1月至11月,景丰科技产量同比增长超10%并保持较好盈利。大东海钢铁产品也供不应求,预计今年产值将达915亿元。
“长乐纺织企业的平均库存周期由原来的45天缩短至5天以内。”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国外受疫情影响,订单回流;另一方面,长乐传统产业在技改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应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相对更强,“这也为冲刺千亿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在码头建设、项目用地和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该负责人表示。
打造平台 推进智能化改造
在去年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长乐探索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长乐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达43%,全区已有至少118家规上企业接入、使用工业互联网,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今年10月,全区已有65家企业总投资185亿元的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出8个数字化示范车间、5个智能化工厂、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长乐区今年还紧扣纺织、冶金、建材三大产业优势,大力支持“乐纺云”、“长一云”、金控供应链等平台发展,提升大宗商品交易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打造本地特色行业类平台企业。同时,结合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挖掘和引进了数产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长乐区平台(项目)企业33家,纳统(项目)企业22家,1~10月纳统销售额273亿元。今年新增纳升平台(项目)企业17家,纳统销售额172亿元,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纳统销售额350亿元。
“明年,我们将以平台经济为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培育千亿级企业。”长乐区领导表示。
“十四五”期间,长乐区将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循环,加强龙头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着力抓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为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冯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