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部门通报“十三五”成果和“十四五”发展思路
福州新闻网12月9日讯(记者 邱陵/文 林凯航/摄)9日上午,福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榕举行,福州市城乡建设局、福州市交通局、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和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四部门通报“十三五”成果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
谈谈“十三五”:
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路网密度全省第一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表示,“十三五”期间,福州市公用事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行业发展成果显著。
水系治理方面,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99条主干河道和37条支流完工,福州市获评首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基本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效果。此外,全省首创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内河调蓄效益提高30%,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工作目标。
路网建设方面,路网密度从4.83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8.3公里/平方公里,跃居全省第一,形成“两环”“十五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路网结构,全国主要城市交通拥堵排名从2015年第19位下降至第29位。
供水服务方面,新建改造供水管网689公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5.3万户,五城区日供水能力由151.5万吨提升至180.7万吨,供水漏损率由34.59%降至7.6%。
污水处理方面,新建排水管1007公里,基本完成2522公里排水管网系统性修复改造,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从8.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12.7公里/平方公里。提标改造14座污水厂,五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95.5万吨提升到106.5万吨,尾水全面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建筑行业指标方面,建筑业总产值从3074.1亿元增至4719.2亿元,年均增速15.4%;建筑业增加值从621.45亿元增至1241.22亿元,年均增速25.9%。落地装配式国家级示范企业7家,数量全省第一;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累计866万平方米,连续4年全省第一;福州市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开展1514个美丽乡村建设,累计达到1792个,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打造400个美丽乡村再提升村,78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被列入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第一批试点名单。
谋划“十四五”:
重点场所直饮水全覆盖,形成“321”快速通达体系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建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江北片区建设三纵六横系统、在江南片区建设六大主干系统,健全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内河运营管护机制健全,城区大部分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要求,部分示范河道和西湖水质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地表Ⅲ类水要求。
路网密度提升至8.5公里/平方公里,保持全省首位;实现主城区至滨海新城30分钟通达、主城区内各组团之间20分钟通达、中心城区10分钟上快速路的“321”快速通达体系。
建设路面行泄通道、增设末端强排设施,提高小流域应对短时暴雨的能力,建成区30%以上区域排水能力不低于5年一遇,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多水合一,网厂河一体化管理雏形初步形成。
建筑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700亿;新增5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产值百亿建筑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达到35%以上,新增国家示范基地达到5个以上。
漏损率降至7%以内,饮用水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城区范围内重点景区、公共场馆、交通枢纽等场所实现直饮水全覆盖,并在有意向的居民小区完成直饮水试点工程建设。五城区与长乐区、高新区和大学城片区多个门站、LNG气化站联网供气,供气更加稳定。
福州市交通运输局
谈谈“十三五”:
多项指标全省第一,提供优质交通运输保障
福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交通运输保障。
公路水路投资方面,“十三五”累计完成投资660亿元,连续五年超百亿,完成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水路、公路运输换算总周转量增幅连续四年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综合交通网络方面,实现了以福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四小时通达网络”。建成高速公路167公里、普通国省道183公里,改造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重要国省干线建成通车,道庆洲大桥、洪山、洪塘大桥等项目顺利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建制村通硬化公路、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到100%,政府绩效考评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提前建成农村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等项目。
公共交通体系方面,地铁1号线、2号线相继开通运营,在全省率先迈入轨道交通时代;新能源公交车占比80%,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定制公交、特色公交线路340条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公交线网覆盖范围更广,市区现有公交车6024部、线路495条,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含地铁)达28.79标台,居全省第一。
谋划“十四五”:
打造快速公路交通体系,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十四五”期间,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将以“海丝门户枢纽、区域交通中心”为总体发展目标,全力提速大港口、大枢纽、大通道建设,谋划建设西向交通干线,构建与国内主要城市高效联系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便捷高效干线公路网络。着力构建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内外快速公路交通体系,开工建设机场第二高速、沈海扩容二期,建成道庆洲过江通道、洪塘大桥、洪山桥,加快推动316国道长乐漳港至营前段、城区北向第二通道、滨海新城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主城区与滨海新城半小时多方位快速通达。加快贯通北连宁德南接莆田的228国道,打造沿海大通道。建设连接周边地市的重要干线项目,新增和调整普通国省道线路方案,谋划生成一批疏港公路和通重要区域性物流园区公路。
——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路网提档升级,实施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等级公路比例平均达到95%以上。推进通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硬化路建设,力争更多乡镇30分钟上高速。优化城乡客运线网和农村货运物流网络布局,推广货客运代运物流,加快实现“县县有中心、镇镇有站点、村村有网点”,实现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
——营造绿色出行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发展定制客运特色服务,逐步推进城市公交、地铁、共享自行车等公共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完善轨道交通接驳设施以及换乘枢纽布局,实现城市公共交通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
谈谈“十三五”:
空气质量长期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三名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十三五”以来,我们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生态环境质量上,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4%,其中优级天数188天,较2015年提高近4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21微克每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空气质量长期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3名、重点城市前10名。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6.1%,较2015年提升20个百分点。基本消除牛奶溪、黑臭水体、劣V类小流域。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完成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创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完善排污权市场交易、抵押贷款和政府储备制度,排污权交易规模和市场活跃程度位居全省首位。
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方面,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气超级站、全国首套海漂垃圾网络监管系统和一批功能互补的城区特色监测站,初步形成陆海空统筹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一期),初步实现环保网格化、信息化精准监管。
谋划“十四五”:
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做到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力争生态环境质量进入沿海省会城市先进行列,环境治理和监管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抓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管控等整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常年稳定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优良水平,打造“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示范段。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途径,创新打造一套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福州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强化城乡统筹、全域治理,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绿盈乡村”。
优化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积极创建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谈谈“十三五”:
拉开山海联动框架,规划用地审批提速50%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市资源规划系统坚持优规划、促发展、保底线,全面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为“三个福州”建设积蓄了发展动能。
规划引领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启动2020-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专项规划39个,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山海联动框架全面拉开。
资源保护方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98.83万亩,完成补充耕地3.85万亩,全市耕地面积221万亩,耕地红线牢牢守住。开展闽江流域220公里重点段落环境整治提升,“母亲河”再现山青、水净、田美、河畅。
“城市双修”方面,实施综合街区整治提升、休闲步道生态公园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老旧小区整治,基础设施功能和宜居环境品质有效提升。着力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和261条“网红”老街巷,彰显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融合共生的城市之美。
此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规划用地审批提速50%,30个事项列入“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一般不动产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压缩至60分钟办结。
谋划“十四五”:
保证足够土地资源补齐民生短板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谋划“十四五”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为打造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做好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
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城乡建设、交通发展、土地利用、国土整治、生态保护等工作的统一和融合。重点推动三江口及滨海新城开发,持续疏解老城、建设新城,促进城市协调发展。统筹大学城区域和“三创园”开发建设,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空间;促进上街大学城和高新区海西园与福州软件园、金山工业区一体化发展,助推产业能级提升。
统筹要素供给,提高保障能力。统筹五年用地空间规划布局,聚焦新城建设,促进成片开发。整合地铁站点及周边区域开发利用,提升城市活力。坚持民生优先,保证未来五年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向医养、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倾斜。
推进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推进生态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筑牢城市发展绿色本底。开展罗源湾、闽江口、滨海新城和兴化湾区域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多区一体化的滨海湿地保护格局。推进低效用地的更新和升级,引导城市更好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
着力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加大规划、用地、登记业务融合,统一标准规范,推动审批、登记时限再压缩;全面推行“一证通办”“交房(地)即发证”等创新做法,推广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跨城通办,智能化辅助审核“秒批”,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