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兴城 莆田城厢区实施“双轮”驱动谋划新一轮发展
“一溪两岸、连片发展”是城厢区发展的主攻方向。 许武 摄
中电科创城、大唐5G产业东南总部基地、三利谱偏光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加速,新增对接29个产业类项目,计划总投资237.57亿元;沟头、龙德井、延寿等10多个片区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新区建设、旧城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三管齐下”……眼下,作为莆田中心城区的城厢区,正以超前谋划、超常举措,突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聚焦项目攻坚,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工业园区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建设更有实力、更具魅力的“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
拓展空间 升级产业
24日,位于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霞皋片区的大唐5G产业东南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智能厂房桩基已完成施工,工人们正准备进行厂房主体建设。
今年初落地的大唐5G产业东南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总占地260亩。其中,一期项目用地33亩,包含智能厂房、科技展厅、研发中心等。目前,先导项目大唐5G微机站主设备生产培训车间及5G新基建示范创新中心展厅已投用,智能厂房力争在年内建成,届时将有4条生产线投用,可实现年产5G设备10万台(套),产值10亿元。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围绕莆田市“343”产业布局,城厢区将电子信息作为主攻产业、鞋服为首位产业,同时做大做强食品、工艺美术等协同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类产业重点以中电科创城为平台,发展研发、设计、智造以及软件服务;依托大唐网络5G、三利谱等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固链强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也是城厢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该区在电商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和平台经济等领域深耕细作,力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去年该区引进上线的10家平台企业,预计今年交易额可突破45亿元,税收突破2.5亿元。
强产业,“换道超车”是新路子。今年,城厢区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城厢区新增对接产业类项目29个,其中已落地推进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68.55亿元;已签约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67.7亿元。
地处湄洲湾畔的太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郑雄告诉记者,太湖工业园区是城厢三大强产业基地之一,今年园区对接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上个月,太湖工业园区启动征地计划,年内要完成征地千亩任务,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强产业,解决发展空间问题是关键。用地指标紧缺、发展空间不足是城厢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必须做大增量。根据规划,今明两年,华林、太湖两个园区将腾出土地超过3000亩。
一溪两岸 连片发展
连日来,在霞林街道木兰铁岭片区及坂头西片区改造项目征迁现场,多台工程机械正在抓紧对已签约腾空的旧房进行拆除作业。木兰铁岭片区和坂头西片区地处木兰溪南北两岸,9月11日,两个片区改造项目同日启动。根据部署,两个片区征迁改造项目将力争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净地交付。
如今,城厢区城市建设已进入木兰溪时代,“一溪两岸、连片发展”是该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新区规划建设上,城厢区按照“基础设施优先、产业优先、配套优先、环境优先”原则,重点打造商业文旅综合圈、现代生态都市圈、木兰陂世遗景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圈双区”,涵盖木兰溪南北两岸钟潭、坂头、樟林等10多个片区。
9月29日,面积43645.95平方米的沟头片区“地块一”以总价23.2亿元成功拍卖出让,溢价率达78.46%。地处老城区的沟头片区建筑老旧,环境脏乱差,居民一直希望通过棚户区改造告别“忧居”。今年,城厢区创新举措,解决了片区改造规划指标、资金平衡、开发运作等问题,沟头片区改造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做成了多年想突破而未能突破的事。
近年来,城厢区累计实施了23个片区改造项目,拆除房屋超670万平方米,实现了做一片成一片、成一片连一片、连一片兴一片。“城厢是莆田中心城区核心区,也是老城区,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城厢区住建局局长陈攀说。
除了新区建设外,城厢区还围绕“集中配套、完善功能”目标,大力推进旧城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旧城更新方面,实施龙德井、文献北等片区改造项目,推进24个安置房、14条市政道路管网、7个“党建+”邻里中心等城市“双修”项目建设。年内实施5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明年改造南园、沟头、东圳、北磨、下磨等5个片区老旧小区,逐步完成全区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
据悉,城厢区将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20大攻坚行动”,安排项目149个、总投资845亿元,年内计划开工项目45个,投资约200亿元。
创新机制 担当作为
产业落地、园区新增用地需要征迁,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也需要征迁。如何做好征迁工作,既保障加快发展的用地需求,又维护好群众利益,成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一道必答题。
“龙德井片区盘子大,居民多,诉求多元;土地性质复杂,房屋类别多样,房屋征迁工作错综复杂。”龙德井片区拆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智伟告诉记者,此前10多年内,龙德井片区曾丈量过3次,但由于各种原因,均无下文。此次片区改造能否“动真格”,群众心存疑虑,征迁工作一度困难重重。
为加快征迁速度,城厢区抽调80多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与街道、社区两级干部共同组建了39支征迁小组,推行“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工作模式,实行边办手续、边确认面积、边交房、边拆房“四个同步”,做到“一碗水端平”,确保阳光征迁。目前,龙德井片区2249户征迁户基本完成签约;组织房屋拆除约53万平方米,拆除率超过91%。
如何确保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落地见效?城厢区聚焦重点,担当作为,在方法、机制、作风、导向上下大力气突破,推动“双轮”驱动跑出新速度。
城厢区发改局局长陈志军表示,城厢区采取捆绑合并、同步进行、环节穿插等方法,加快项目用地报批、规划审批、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通过增减挂钩、“腾笼换鸟”等途径,大力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低效用地,优化调整用地空间布局。同时,争取产业园区、棚户区改造等上级专项债券支持,对接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强产兴城,众人拾柴火焰高。城厢区深化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区领导、区直部门、园区及镇街全员压上,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制定时间表、任务表和路线图,实施节点化推进;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项目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先锋的“红色引擎”作用;运用一线考核、蹲点考核等办法,在重点项目、开放招商等一线考核使用干部,树立凭实绩用人的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