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山历史风貌区将展示汉代至民国时期历史文化风貌
走出地铁1号线屏山站D出口,就踏上了福州汉代无诸建造都城冶城所在地,这里也是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北段的重要节点。这片见证了福州2200多年演变和发展的土地上,正进行一项保护修复工程,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即将完整重现。记者从鼓楼区获悉,相关旧改项目仅余1栋楼未征迁,保护修复项目正全速推进。
“对城市和个人都有利”
“我是首批搬出来的,因为这件事对城市和个人都有利。”鼓屏路95号大院原住户章重说。
为配合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2019年12月5日,鼓楼区启动欧冶池至城隍庙旧改项目征迁,征收房屋317户、3.2万平方米,共15栋建筑。
章重很清楚冶山对于福州的意义。“冶山片区历史悠长,是福州古城的发源地,文物保护单位也不少。保护修复工程不但可以在世遗大会上展示福州2200多年的深厚底蕴,也能使福州城市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当征迁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动员时,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对我们而言也不亏,旧房变新房,不仅带电梯,质量也提高了。”章重告诉记者,原来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盖好的高预制板结构房屋,建筑档次和安全等级都较低,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就扛不住了。
借着这次旧改,章重选择房屋安置补偿。“这次的安置方案也考虑到住户利益,新房建设位置就与原来隔了条马路,区位条件很不错。”说到这里,章重还有些小期待,“希望到时可以选到一套能开窗见绿的房子。”
“群众给力,事半功倍”
位于市中心、涉及单位公房、诉求复杂多元……对于鼓楼区一线征迁工作人员来说,欧冶池至城隍庙旧改项目征迁无疑是一场“硬仗”。为了让居民弄懂政策,他们总是早出晚归,换来了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
鼓屏路95号大院片区的涉迁户蔡善金与鼓东街道人武部部长付小勇的初识是在一个晚上。“他和同事一起上门宣传,把整个冶山保护修复的情况告诉我。”蔡善金说。聊天拉家常时,惊喜地发现两人都是当过兵的,刚转业不久的付小勇,用一声“老班长”拉近了彼此距离。
“既然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我一定支持!”在此后的交流中,年过七旬的蔡善金展现出了军人作风,签约、封房都干脆利落。他也关注着项目进展,近来看到冶山历史风貌区修缮提升,点赞道:“做得很好,福州又多了一张历史文化名片,这是造福后辈。”
“群众给力,事半功倍!”付小勇表示,蔡善金是所在单元第一户搬走的,有了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积极带头,征迁工作加速打开局面。
至今,项目签约率已达90%。其中,中山大院片区已全部完成拆除,鼓屏路95号大院片区仅余1栋省经贸委宿舍19户尚未完成征迁。
“期待完整的历史风貌早日重现”
“没想到闹市里还有这么个‘秘境’,藏着2200多年历史呢!”鼓东街道中山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倩文到岗不到1个月,冶山与福州的渊源让她这名北方人感到惊奇。
“保护修复特别有意义,能参与这项工作十分光荣。”刘倩文告诉记者,如今只剩下省经贸委宿舍未拆,她负责其中一户,正在积极通过家属、省工信厅等寻找有效沟通方式,多渠道争取理解。“征迁、建设齐头并进,大家劲往一处使,一定可以让工程顺利完成。”
据悉,该建筑涉及泉山(冶山)原始风貌恢复。根据方案,项目将在冶山现有山地高台上重建“欧冶亭”及“观海亭”,同时依照史籍修复还原被破坏的冶山余脉。省经贸委宿舍交地后一个月内,就可以完成该地块景观营造工作。
“不同于‘两山两塔两街区’、上下杭、烟台山代表一个时期的文化、建筑特征,冶山地区是整个福州历史发展长河的浓缩与见证。”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冶山历史风貌区一期工程初步打通欧冶池与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二期重点是打通冶山文化公园西入口、东入口、南入口,提升北入口,通过冶山遗址博物馆、唐代马球场考古遗址、武氏民居华侨楼及欧冶亭、“无诸开疆”浮雕景墙等项目的实施,展示冶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并连接城市历史中轴。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