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宾省的数字魔法秀
市民在福建长威科技的城市智脑平台前驻足观看。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编者按: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作为本届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了数字抗疫、数字福建、主宾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特色主题七大板块,以及三个成果发布区,并在线上搭建了“云上展览”,进一步提升展览的数字化水平和互动性体验。
本届展览会位于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6、7、8、10号馆,展示面积5.6万平方米,吸引了国内外257家单位前来参展。
新板块总结新经验。本届展览会特别规划了“数字抗疫”板块,集中展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彰显出的巨大应用价值。
新热点展示新特色。展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打造数字政府服务生态、数字新基建、鲲鹏生态、PK生态、人工智能生态五大特色主题。
新形式实现新联动。充分利用5G、云、3D、大数据、互动直播等前沿技术,展会首次线上搭建“云上展览”,设计3D创意展岛,七大板块同步上线。
新场景带来新体验。本届展会规划了智慧出行、智慧环保等生产生活主要场景板块,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助推城市综合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请跟随本报记者走进展会,一起参观展馆。
主宾省的数字魔法秀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河南省展区:黄河现“鲲鹏” 数据“活”起来
曾经刷爆朋友圈的“鲲鹏”身影,12日出现在了7号馆的河南省展区。
展区展示了鲲鹏产业的发展路线图——河南依托华为公司技术力量,硬件制造和软件适配协同发力打造“Huanghe”品牌。2020年,预计形成年产“Huanghe”服务器35万台、PC机75万台、平板电脑20万台的生产能力;2022年,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鲲鹏软件研发集聚地;2025年,培育2~3家行业领军企业,将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鲲鹏计算产业集群。“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让世界有第二种选择。”发力鲲鹏产业,河南展区喊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展区的数字政府模块,“310”线上贷款模式引人注目。“所谓的‘310’,就是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通过风控模型自动审核并放款,企业全程0跑腿。”河南省大数据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助理赵永威介绍。
据了解,这个平台收集了市场监管、税务、养老、电力、信用、环保、公积金等18个部门119大类核心数据1.4亿条。原本沉睡的政务数据由政府出面协调,免费提供给银行,简化审批流程,用大数据为中小微企业“解了渴”。
山东省展区:一屏观全省 办事“加速度”
一网管全省、远程实时监控企业开办进程、扫码追溯一颗苹果的生长轨迹……在本届数字峰会上,山东作为主宾省展示了近年来数字化建设成就,现场人气高涨。
步入占地400平方米的山东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数字山东全景地图,这是山东的全省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平台整合全省各级各部门相关系统和数据,横向部门互联,纵向各级贯通,实时更新,做到‘一屏观全省,一网管全省’。通过它就可以直观了解到山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山东省大数据局主任科员马唯硕介绍。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久?数字政府展厅的大屏实时显示着最快的办理速度:35分钟!这是远程实时展示的济南高新区企业办事大厅里的画面。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在高新区上线一年半,一家企业成立最快35分钟就可以办理完毕,平均123分钟。
海南省展区:VR游无人岛 “码”上办便民事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下午4点17分的三沙赵述岛。岛上正在刮台风,你们会感觉自己站在塔尖上,如果害怕就别低头……”在海南省展区,参观者排成长队,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边体验VR游无人岛的乐趣。
除了VR游,现场扫码还可以进入各大直播平台,看海南本地网红主播直播海南。“我们争取多多抛出‘绣球’,吸引更多人在春暖花开时踏上海南之旅,享受美食美景。”海南展区工作人员说。
在数字政府服务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扫描相应二维码,下载“码上办事”小程序,未来在海南的免税店里,就可以不用排长队,做到以码免税、持码消费、精准补购。
网龙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与观众互动。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5号馆
智慧社会有新“玩法”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VR仿真驾驶、智能垃圾分类箱、地铁刷脸进站、智慧交通枢纽……在5号馆,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改善社会生产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让观众直观感受数字中国建设为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智慧生活更便捷
不扫码,不刷卡,更不用提前准备零钱购票,进入刷脸时代的福州地铁就这样简单方便。“忘带手机、零钱都没关系,只需刷脸乘车,过闸只需要1秒。”福州地铁展台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以城市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和城市统一支付平台的基础上,加入高精度人脸信息采集、大规模人脸对比等AI技术,已实现刷脸通行,目前地铁人脸识别出行系统已在福州地铁站点投入使用,让市民出行更快捷便利。
在新大陆展台,记者看到,随着智能溯源技术的应用推广,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今后,到餐厅点菜,先用手机扫一扫,菜品“出身”一目了然。西生菜、螺旋面、苦菊、紫生菜、樱桃萝卜、沙拉汁、黑胡椒粉……一道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蔬菜沙拉,通过扫码可以查询到所有食材的“身世”,包括进货时间、产地、检验结果等,都能凭借可追溯系统一一揭秘。
智慧环保更普及
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越来越多市民践行环保理念。在福建工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记者看到,身边熟悉的垃圾分类箱有了智能升级版:只要刷脸或扫二维码,4个智能垃圾箱会自动打开盖子,方便市民随时投放,而且实现智能称重、回收物全程跟踪、回收网络体系数据化管理,垃圾分类数据一目了然。为了调动民众积极性,智能垃圾箱还推行积分制,市民可使用积分在商城内免费兑换对应产品,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国投福建资源展台,记者了解到,福州市正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智能化平台,实现回收便民化、过程监管智慧化。通过大屏幕,今日回收量、本月回收量、回收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台能追踪可回收垃圾收运的统计清运中转等全流程,实时掌握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情况,今后还将提供线上预约上门回收等服务。
“数字赋能,资源回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平台运营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努力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平台+环保驿站+智能分拣中心”立体网络式回收体系,实现福州市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
6号馆
当传统产业遇到新基建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眼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成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6号展馆聚焦数字经济,集中展示云计算、区块链、卫星通信、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片叶子的数字之旅
农业龙头企业福建春伦集团,展现了一片叶子的数字之旅。
“每当采茶时节,茶农采摘鲜嫩茶叶,经过炒青、揉捻、干燥等初加工后,将毛茶送至茶厂进行后续精制。其间,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对茶叶生产数据进行全程录入收集。”春伦集团工作人员说,企业着力构建智慧物联网平台,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对茶园信息、生产加工信息、茶产品批次追溯信息的维护、管理、查询。
销售完成后,茶叶生产、包装、物流、消费追溯等数据还将回传至本地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调整生产计划,精准制定营销策略,完成对传统茶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改造,初步摸索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道路。”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未来福建将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块玻璃的数字改造
第一次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福耀集团,首次公布了汽车前挡玻璃“前装ETC解决方案”。“我们采用天线防拆技术,将ETC感应模块植入玻璃内部,在有效发挥玻璃天线作用的同时,解决高端玻璃上金属膜层对信号阻隔的弊端,有效保持信号一致和稳定。”福耀集团技术人员描述了智能玻璃未来的使用场景,“其功能还可扩展至停车、加油等出行服务,代表了ETC应用的新方向。”
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福耀开启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的双智战略。早在2015年,福建便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业内最早提出“将工业4.0”落户福耀的理念。在智能产品领域,福耀利用自身在玻璃制造和玻璃天线等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联合多家通信和电子行业龙头企业,推出了前装ETC、FRID、显示玻璃等系列产品,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传统能源服务业,则借助数字化加速了绿色转型。国家电网现场推介“绿电交易”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电力用户消费偏好,利用平、谷时段的充电价差,有效调动汽车有序充电,实现移峰填谷,从而减少电网峰谷差,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展示的现代农业智慧园可视化管理系统。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8号馆
大数据在抗疫中“立功”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在抗疫斗争中,如何让大数据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
在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8号馆展区集中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各部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呈现了各部门和各医疗机构抓住数字化转型拐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的创新实践。
5G医疗,救人于千里之外
一边是福建福州,一边是湖北宜昌。屏幕两边的医疗专家们通过会诊系统查看了患者的检验检查报告单、电子病历等资料,结合前期治疗方案,一起商讨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完善的诊疗建议。
在基层医院,查房医生将5G查房推车推入病房,调整好屏幕摄像头,就能让省级医院专家组医生实时远程查房。专家通过屏幕不仅可以实时抽调病人病历,还可与病人交流,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指导。
在8号展馆,一帧帧画面掠过,让驻足的观众不禁感叹,新冠疫情阻隔了人员的流动,但新技术却让“空降”成为可能。
据介绍,我省依托省立医院搭建的福建省新冠肺炎远程指导中心,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和5G技术,建起跨越空间的战“疫”通道,实现与援鄂医疗队以及省内91家定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分享。截至2020年9月中旬,该中心共远程巡诊近2000例次,远程会诊危重症病患近600例次。不仅如此,远程指导中心还联通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五大洲,与加拿大、法国、波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向广大华人华侨传递祖国的温暖和关爱。
导诊消毒,通通交给机器人
有的撑着圆滚滚的身体尽职尽责“巡视”全场;有的扑闪着大眼睛,随时随地捕捉观众影像,等待解答各种咨询……在8号展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0医院展位前,记者看到,智能导诊机器人“小美”堪称行走的医院“百科全书”。“关节痛挂哪个科室?”“今天消化内科有哪些医生看门诊?”“小美”不仅能熟练解答各种问题,还能听懂和分析常见疾病病症,进行导诊分流。
在孟超肝胆医院展位前,一台消毒机器人正在辛勤工作。“疫情期间,它可立了大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采用全程智能操作,可以自动设定行进路径,智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并自主避让,能高效、精准地对环境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集成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等离子空气过滤和紫外线消毒,杀菌效果达到99.99%,大大减少了后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
多码融合,不带卡也能看病
不带就诊卡、不带医保卡,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在医院看病、结算、取药。
在8号展馆,记者现场模拟体验了一把“快速就医”。记者通过省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多码融合菜单,关联信息后获得融合码。凭着融合码,记者迅速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模拟就诊、结算等环节,所有流程一“码”搞定。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码融合是指“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合一,居民到医院就医无需携带就诊卡、现金、银行卡,只需一个“多码融合码”,即可享受无卡就诊、手机在线结算的便捷就医体验。该做法有效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手机支付无法医保结算等堵点问题,目前已在省属医院先行上线使用。
10号馆
“黑科技”的日常运用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契合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新趋势和要求,10号馆重点展示数字基础建设、鲲鹏生态、PK生态等特色主题领域的建设成果。
乳腺癌早期筛查利器:
数字化光子影像系统
和B超检测的手法外形一样,涂一层耦合剂,就可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但它检测的原理却不同,是将激光照入细胞。在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联合展区,记者看到这款由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健康团队研究开发的数字化光子影像系统。
乳腺癌最好的预防方案是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一款优秀的疾病筛查工具显得尤为重要。“这个系统融合光声和超声成像技术,结合AI及大数据,可对组织器官进行多维度成像,比如,可对血液、血管组织成像,定量获取血红蛋白、血氧含量、血液流速、心动周期参数等数据。”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乳腺癌筛查通常采用钼靶或B超、核磁共振,而这款系统既有B超功能,但精度更高,相较钼靶,无创、无辐射,比核磁共振造价更低。”工作人员说,这个系统致力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其效果已得到业内权威专家的广泛认可,并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移动高效的办公利器:
讯飞智能笔记本
说出笔记的记录时间或主题、关键词,就能快速检索出相关的笔记内容。在科大讯飞展区,记者看到一款职场办公人士的办公利器——讯飞智能笔记本,它采用笔本一体化设计,适合随身携带。
“它支持4G流量卡,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邮件收发、语音实时转写等在线功能,也能实现中英文实时互译。”工作人员介绍,它还搭载先进的讯飞手写识别引擎,能够迅速识别出使用者的手写笔迹,并快速转换成可编辑文本,通过邮箱及二维码进行分享,还能够通过WiFi直连打印机,进行无线打印。而且,你说的话它能够实时且精准地转写成文字,不仅能够识别普通话,更能识别多达12种方言,中英混合或纯英文也能识别。
在工作人员演示下,记者看到,这款笔记本语音转文字的同时,录音、文字、要点,一一匹配。点击某一手写要点,相对应的转写文字就会高亮展示,点击就能播放出相对应的录音,回听回看记录内容,方便又高效。
数据存储利器:
光电融合存储系统
大数据时代,数据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而传统的存储技术,包括固态闪存等,其容量的发展很可能跟不上数据量的发展。光存储凭借安全可靠、绿色长期等优势,契合了信息化时代数据存储的需求。
在紫晶存储展区,记者看到一个闪着蓝光的、高约2米的黑色立柜——紫晶ZL6120磁光电融合存储系统。“这个系统采用转笼设计,单节点支持6120张碟片的超大容量,可扩展到PB级海量存储,保证数据50年以上存储年限不被篡改,能实现数据分层、归档、备份、容灾,为海量数据的妥善保存提供支持。”工作人员说。
“传统存储介质采取磁存储、电存储的原理,由于不存在‘永磁体’‘永电体’,数据始终无法做到长期保存,无法达到安全稳定,每5年左右需要更换服务器存储设备。”工作人员介绍,光存储技术从介质上实现了突破,其原理为物理刻录,由于光盘采用无机合金,具有长期稳定不易分解的特性,因此可以安全、稳定地将数据保存50年以上,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存储安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