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环境品质再提升 校地合作再加码
凹凸不平的水泥路罩上了沥青,焕然一新;街心公园串起路边丛丛繁花,生机盎然;高校与城区间的“围墙”正在打破,创新涌动……
近来,闽侯县与福州高新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品质提升、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校地合作等工作,全力推动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建设发展。
千人“大会战”,换来环境品质提升
中秋、国庆假期,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迎来建设高峰,超千人一线鏖战。
“十月天高气爽,正是施工黄金时期。”3日,在闽侯县上街镇人大主席王建维担任“路长”的溪源宫路上,400名工人埋头作业,40台机械轰鸣不息,人行道上的水泥逐步被一块块透水砖替代。
9月19日,闽侯县启动大学城品质提升以来,县、镇党员干部带头,施工、市容、绿化、保洁、征迁队伍各尽其责,一时形成“千人大军”的强大阵容。上街镇还建立“路长制”,8个路段都有镇班子成员担任路长,作为一线“总管家”。
接手难度最大的溪源宫路,王建维一天10多个小时都在路上走,有时仅一个移杆改线问题,他就要协调4个部门。“项目一天一变化,让我收获了成就感!”记者看到,10多年前遗留的征迁问题解决了,破旧开裂的水泥路换成了沥青路面,渣土成堆的闲置空地正“化身”为20米宽的绿色廊道。
在福州高新区,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一个个街心公园沿途串起繁花,茂密的榕树在宽阔整洁的马路上洒下绿荫;曾经杂草丛生的建设工程临时项目部,摇身变成了一颗嵌在楼宇间的“绿宝石”……
“这颗城市‘绿宝石’的诞生,是今年高新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魏邦仲介绍,原先这里的企业都用实体围墙隔开,通过动员拆除围墙后,腾出了公共空间,动感单车、智慧灯杆、咖啡厅等配套设施陆续进入公园,为周边企业员工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互动体验。
“高大上”联动,打破“围墙”共建共享
这场品质提升,还打破了校区与城区的“围墙”。旗山大道两侧繁花似锦、草木青葱,刚刚整治完成的师大共融共建绿化提升段,给周边学生、市民带来了新感受。
“只有加强与周边12所高校的合作,才能共同实现‘建设宜学宜业宜居宜游一流大学城’的目标。”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勉建说。
为此,福州高新区与师大合提升旗山大道两侧原有绿地,设置公园步道、休憩节点,在完善大学城片区慢道系统的基础上,让围墙内外视线互相渗透、实现共融,使这块绿地成为师大历史长河的文化长廊及学府客厅。
驱车从117县道经过,福州最大人工湖——旗山湖轮廓已然显现,一排排古厝矗立于湖畔,千余株绿植扎根在湖心。不久,这里还将在福州高新区、大学城、上街镇的“高大上”联动中,“长”出创新创业创造的希望。
“我们以打造 ‘福州智谷’为目标,整合驻地高校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科研人才等三创资源,建设旗山湖‘三创园’闽侯片区。”闽侯县副县长、上街镇党委书记张艳明说。眼下,与旗山湖接壤的征迁工作加速推进,为“三创园”的十里创客水街建设创造条件。就在上个月19日,闽侯县联合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主办第一届“相当计画”福州大学城创客天地联合设计活动,高校交流的成果将被应用于创客水街片区规划。
旗山湖“三创园”高新区片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推动企业、人才、学校和科研院所高速互通。这周,福州高新区、闽侯县和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还共同主办了首届旗山湖“三创节”暨“青榕汇”活动,福州高新区“创客大街”、旗山湖“三创园科创中心”、“福州新经济研究院”现场揭牌,进一步激发在榕高校院所驱动力,持续集聚创新平台和人才,共建福州“三创”策源地和动力源。
发展再鼓劲,向着一流目标前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质量发展还在加快推进,向着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一流大学城目标阔步前行。
“长效管理的方案,7号之前制定出来。”“所有人员加把劲,有问题我来牵头协调!”……3日上午,张艳明再次来到溪源宫路与学府路交叉口,和镇两委成员、各施工单位共同在现场整改问题,让程序再简化,速度再加快,品质再提升。
“为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在外观上,我们要继续推动大学城旧貌换新颜,通过外围品质提升为高校师生提供工作生活的惬意环境;在内涵上,我们将承接高校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大学城规划‘回头看’,对功能进行新定位,积极搭建旗山湖‘三创园’、十里创客水街、总部经济、人工智能小镇等大平台,推动科学创新成果孵化、茁壮成长,真正发挥大学城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张艳明说。
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和大学城12所高校、20万人才资源,福州高新区也定下了目标:支持福建光电实验室、柔性电子实验室等创建“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力争集聚全市30%以上重大科技专项。
“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着重联合闽侯、大学城,全力打造‘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努力在争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排头兵上走前头、作表率。”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建雄表示,他们将集中精力发展数字、光电、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在高新区优先布局,与大学城高校等快速共建一批学校、医院等优质民生项目,倾力打造福州“三创”产业园示范区、共建共享“幸福城”。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赵昕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