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白塔大修通过初验
福州新闻网9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文/摄)记者23日天从福州市文物局获悉,于今年5月启动大修的于山白塔整体已完成修缮,并于日前通过了初验。这是1962年以来白塔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白塔重现“传统白”。
白塔:崭新“白装”披上身
23日,记者实地探访大修后的于山白塔,远远就看到了白塔塔身已披上了一身崭新的“白装”。
进入白塔,记者看到,大修前塔身的一层混凝土台阶已采用了新木板。在白塔此次大修启动伊始,记者曾在登塔时看到各层木构件,如梁、柱、楼梯、门窗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槽朽、歪闪、沉降等问题,但此次记者发现,这些问题均得到了解决。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次大修中,木构件修缮遵循“最少干预”的原则,对于木构件出现的不同槽朽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修缮方式,对于轻微的槽朽,采取“挖补”做法;对于槽朽较多的木构件,则采用包馕方法,“最大限度保存了历史信息”,该相关负表人介绍说。
虽然目前白塔尚未对外开放,游人不能入内,但23日有不少市民在白塔前,仰望白塔,连连赞叹:“白塔这一身新装,‘白’得真好看。”
塔身能有如此之“白”,可是有讲究的。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白塔外墙面粉刷一律采用壳灰砂浆,采用原材料、原工艺,每批壳灰的养灰时间均不少于15天,让白塔塔身恢复了‘传统白’。”
破解难点:古法换柱
在白塔最顶层的第七层,共有8根木柱,其中有5根木柱槽朽严重,而木柱是木构件中主要的承重构件,对荷载起着关键作用,柱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损坏率远大于其他木构件,这5根木柱已到了不得不大修的程度。
问题来了,木柱需要更换,塔身内径只有0.4米,而所更换的木柱长近5米、直径0.3米,要让这“大家伙”进驻塔内,自然非易事。同时,因为白塔内部特殊结构,无法进行机械运输。
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施工人员在白塔西面开了一扇门(拆下的砖编号保存,目前,这些砖块均已还原),再采用肩扛、手抬、绳吊等种种“古法”,给白塔木柱。
在此次大修中,原来塔身的杂草、小树得到了清除,墙皮空鼓、渗水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