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漳州:汽车站木工班走出的知名作家

2020-09-16 09:28:57 来源:东南网

中国作协会员、漳州市文联副主席黄清河,笔名青禾

作为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最大的客运枢纽站,漳州长途汽车站曾繁华似锦,每天,车来车往,人来人往。这里有数不清怀揣梦想来漳州打拼、生活的异乡人的足迹,也有成千上万走出漳州的漳州人的回忆;这里,更是走出了一名知名作家……

他是谁呢?他就是中国作协会员、漳州市文联副主席黄清河,笔名青禾,曾任漳州作协主席,自1979年以来,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在海内外出版、再版著作38部。

从1970年进入省汽车二团(漳州长运集团的前身,1973年更名为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到1990年调到漳州师范学院(即现在的闽南师范大学),黄清河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知名作家的呢?

被招进省汽车二团

在木工班当了工人

谈起年少时候的经历,今年73岁的黄清河侃侃而谈。

他说,他是1966届的高中毕业生,那年恰逢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没考大学了。1969年,他上山下乡。1970年12月,他被招工进省汽车二团修理营二连木工班当工人。

为何他会被招进木工班当工人呢?黄老说,因为当时的客车虽然大多是解放牌汽车,但还留有一部分是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道奇车,道奇车的车厢是木头的,车上座椅也是木头做的,木头既用于做客车的车厢、座椅,也用于做货车的车后斗,因此,当时木工是比较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道奇车被淘汰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有道奇车了。

当时有文化的工人不多

会写会画的他一路高升

“在那个年代,很多工人没啥文化,工人有文化是很吃香的,甚至当时只要在衣服上插一根钢笔就很有派头。”黄老很骄傲地说,在当时他就是属于有文化的工人,因为有文化,他一路走得很顺。

在省汽车二团修理营(修理厂)当工人时,因为编写木工班的宣传栏,被厂领导发现他会写会画,很快被调到厂部当宣传干事。后来,又因他写了一篇报道厂里的文章,题为《蒸补炉前学哲学》,被调到汽车二团团部政治处当宣传干事,之后,他从工人转为干部编制。

就这样,他当了9个月工人,就因会写文章而被领导青睐、调动,由宣传干事到宣传科副科长、科长、政治处主任,再到党办主任,1985年,他当了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党委副书兼纪委书记。

与此同时,他的工作越来越忙了。当时的公司是国营企业,有员工3000人,有漳州汽车站、修理厂、保养厂、各县车站等,摊子很大。他每天都很忙,经常出差,包括春节。

回忆起当时的长途汽车站,黄老仍印象深刻,有段时间汽车站荣获“全国文明汽车客运站”称号,很多外地车站的领导都过来观摩。长途汽车站里的站务员大多是女的,连站长、书记也大都是女的,都很能干,只有个别调度员是男的。当时车站里,每天人来人往,开往福州的班车在早上5:50分就开了,员工们每天很早就要上班了。当时交通很落后,福州的乌龙江大桥还没建,从漳州到福州是要过渡的,基本要花一天时间。“当时的道路都是沙路,车子一过,沙子都跑到路边,养护工还要用竹扒将沙子再扒到路中间。”

放弃在企业当领导

选择到高校当老师

在这期间,喜欢写作的黄清河并未停止对文学写作的追求。1979年10月,他在《福建文艺》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到底谁合适》。随着后来步步高升,他的工作越来越忙,但他仍会挤时间看书、写作,不停地发表文章,至1990年底,他已在《小说月报》等全国各地文学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数十篇,发表散文随笔20篇。

“当时写的人少,我发表的文章一多就出名了,当时的漳州师范学院经常邀请我到学校开讲座。”黄老说,1990年,学校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到该校当老师,教学生如何写作,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当时很多人说他是傻瓜,毕竟那个年代,企业好,在企业当领导更好。但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去清静的学校教书,从此开启了写作新阶段,直到最后在该校退休。(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文/图)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