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推行垃圾收运“精准化”模式 全区实现精准收运全覆盖
9日中午12:00,一辆其他垃圾收运车准时停在了灰炉新苑小区门前,随车清运人员下车将其他垃圾桶拖至车前进行收运后,重新放回垃圾分类屋,整个清运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小区的老人们坐在一旁的分类宣教屋前聊天,丝毫不受影响。
这一切,都得益于鼓楼区推行的“精准化”收运模式。据了解,目前鼓楼全区1474个小区全部实现了“精准”收运,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精准收运全覆盖。
“精准”收运后 小区门口的“长龙”不见了
郑丽玲是鼓楼区温泉街道东大社区书记,在社区工作已有9年时间。作为东大社区垃圾分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谈起社区的垃圾分类,让她感受颇深的,除了居民分类投放的习惯养成外,还有垃圾收运方式的变化。
郑丽玲告诉记者,前几年还没有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灰炉新苑小区内的垃圾每天清运1次,每次都要有20多个装得满满的垃圾桶拉到小区门口摆起“长龙阵”,不但影响交通,还影周边响环境。除此之外,每天的收运时间也不固定,垃圾桶在小区门口一摆好几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有的时候凌晨才来清运,小区居民半夜被吵醒,还向我们社区投诉。”
这一切在推行垃圾分类后都变了,小区的3个投放点变为1个投放点,清运也变成了每天2次,而且及时、准时。9点投放结束后,小区垃圾分类屋的门关闭;10:30,厨余垃圾收运车会来清运厨余垃圾;12:00,其他垃圾收运车会准时到小区门口清运其他垃圾,每趟车的误差不超过8分钟。
因区施策 1474个小区全覆盖
灰炉新苑只是鼓楼小区垃圾收运的一个缩影,鼓楼全区1474个小区,每个都有适合自己的收运方式。
鼓楼区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路况复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之初,如何找到适合每个小区的收运方式,成了摆在区环卫中心面前的一道难题。2019年5月,经过工作人员近3个月的摸排和实地走访,结合大数据分析,一份鼓楼区老旧小区收运方案正式出炉。
方案在“公交化”收运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一小区一策“、”点对点“精准提升,形成垃圾收运融合体系。收运企业对居民小区、单位等垃圾产出单位摸底造册,根据小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居民出行高峰期等因素定制最优收运方案,即采用“一小区一策”直接进小区收集、“换桶”、电瓶车快速转运等多种收运模式,实现多种方式融合收运,此外,方案还会定期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收运作业上,方案基本分为四种方式:有的小区小型收运车可以开进去,就采用小型收集车进小区收集后到配套转运站压运的方式进行收运;小型收集车不能进的,安排拖桶工进小区收集后到配套转运站压运;对于车辆难以通行且人工拖运路途远的区块,则采用桶装或电瓶收集车到小区进行“换桶”收集后到配套转运站压运;还有的小区周边没有配套转运站,但是收运车辆能直接开进单位或院落,采用后压缩收运车直接进单位或院落压运。
精准化”收运运行11个月 垃圾收运“又快又好”“
记者从鼓楼区环卫中心了解到,“精准化”收运模式施行11个月以来,已取得良好成效。
鼓楼区环卫中心工程师钟增良告诉记者,新的收运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至对应垃圾桶后,车辆直接进小区垃圾分类屋运输,将前端分类投放、收集同中端分类运输做到无缝衔接,节约人力,高效省时。此外,收运人员在发现桶内垃圾分类错误时,拍照取证并予以拒收,同时上报执法部门对物业、公司进行处罚,起到监督作用,倒逼企业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提高分类正确率。最重要的一点是,“精准化”收运模式取消了原来在路面的收集点,解决垃圾桶摆放过久散发的臭气影响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避免拖到路边的垃圾桶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维护市容市貌。
记者了解到,在垃圾收运方面,鼓楼一直走在全市前列。2015年鼓楼区在全市率先推进垃圾收运模式改革,全面取消垃圾板车,解决垃圾桶占道、作业扰民、臭味问题。2018年8月,鼓楼区垃圾收运模式改革收关,全区生活垃圾收运和5座转运站建设管养实现市场化运作,形成生活垃圾集、疏、运一体化新格局。如今,辖区内收运公司严格执行中端分类收运四定原则,作业时严格按照分类收运规范标准,保持垃圾运输车辆的整洁,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沿途不渗漏、作业不扰民”。
下一步,鼓楼区将继续努力探索垃圾收运新模式,在精准化上下功夫,在确保生活垃圾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的基础上,解决垃圾收运扰民、影响交通等老大难问题,为鼓楼创造更美好的宜居环境,努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记者 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