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福清市江镜镇南城村古厝的拥军记忆

2020-09-11 10:08:15 来源:福州新闻网

记者上周到福清市江镜镇南城村调查海丝古厝人文历史,发现当地古厝与其他地方的有些不同:有些古厝的门板比建筑“年轻”许多,中间隔了千年;有些很有历史的老床,床架是古董,材质名贵,但床板却是普通的松木……探寻个中原因,会让人一次又一次收获感动,因为中间储存着南城人拥军的历史,镌刻着共和国兵民肝胆相照的记忆。

应天寺与解放平潭的故事

应天寺的历史比南宋要早,当年南城王家人肇基始祖王元益来此开垦,就寄身于应天寺。

1949年夏天,应天寺里住着从南洋回来的王其元一家。20世纪30年代初,王其元夫妇从应天渡登舟去了印尼三宝垄,在南洋生了一双儿女。1940年,王夫人带着儿女回到老家,住进祖居——北厝。1948年,王其元回乡经商,开了家杉木行,一家搬到应天寺碉楼居住。

1949年8月中旬,应天寺里突然来了一个连的解放军。他们白天在寺外大海边练习登船、驾船和船上射击,夜里就宿在庙里,说是“不想打扰乡亲”。应天寺正对着大海,风大、潮气重,今年82岁的王其元女儿王瑞珠还记得当年母亲看到解放军躺在湿漉漉的地上,赶紧抱来了自家的稻草,铺在地下,免得子弟兵得病。见战士们训练辛苦,王家人想买头鸡给战士们补补,可部队领导高低不收,说:“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走南闯北的王其元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下定决心回国定居。

很快,王其元知道部队是要去解放平潭。9月12日晚上,部队要出发,但缺上船下船的跳板,王其元二话不说,先拆了自家住的碉楼门板,见还是不够,又跑回北厝,卸下自家所有的门板,交给解放军。部队要给他写借条,王其元坚决不让,他说:“这也是我的责任。”

平潭解放后不久,又有一个连住进了应天寺。他们南下解放厦门时,王其元家已无门板可扛,就扛来自家的床板给部队做登船下船跳板。南城不少村民也将自家门板、床板搬来。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卸了门板的古厝又装上了新门。应天寺的新门比应天寺“年轻”了1000多岁,王其元北厝的新门比院落小了220多岁,百岁老床也换上了“少年”床板。

其炎厝与海军测量队的故事

王其炎,南城人,少年下南洋,靠修理汽车发家。

其炎厝是王其炎在老家盖起的豪宅,论豪华与精致,在南城数头一份。1962年,东海舰队福州基地的海道测量队奉命测量福州沿海海道,来到南城村。亲人解放军来了,村里人说要让他们住最好的房子,一定要让海道测量队住进其炎厝。王家人又将朝南最好的房间,腾给了十几位子弟兵住。

王家男女老少,成了海军海道测量队编外队员,帮着做饭做菜,帮着架电台,连衣服都抢着洗。年轻测量兵说:“这里跟家一样温暖。”

1965年,海军海道测量队再次来到南城执行任务,再次住进了其炎厝。对他们来说,这里如同家一样亲切。

老客栈与海军护卫艇大队

历史上,南城村是福清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南有码头,西有渡口。南城头码头是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口岸,渡口是龙高半岛先民去上迳、渔溪、泉州、厦门、漳州、福州的必经渡口。也正因此,清中期南城头就设立了客栈,为南来北往的海商服务。

1969年,东海舰队温州水警区某护卫艇大队来到福清沿海执行任务,驻泊南城应天渡,下艇时常至老客栈。当时村里不富裕,生产大队就养了几头猪,全村人都指望过节时杀猪吃肉。为了让子弟兵吃得饱饱的完成任务,全村人举手同意杀猪给解放军吃。有些村民,家里就养了几头鸡,也杀了鸡,不由分说地送到炮艇上。

龙高半岛缺淡水,最旱时南城人是用牙杯给每家分淡水用,惜水如金。为了保证亲人解放军所用,南城各家各户用水省了又省,将全村井里不多的水一桶又一桶送到各艇上,保证了子弟兵有淡水用。

当年看着杀猪直流口水的孩子多已成了老者,说到此事,他们忆起的更多是解放军在完成任务后如何帮着村民挖河泥的故事。

南城人的拥军歌一直唱到今天。2003年,海警某部要进驻南城,村民们把应天渡旁最好的9亩3分地无偿拿出,给部队盖营房。现在每到过年过节,村里人还会去慰问部队。

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翁宇民/文 陈暖/摄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