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宁德:畅通循环,释放澎湃动能

2020-07-31 10:21:36 来源:东南网

上汽宁德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张文奎 摄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范陈春 通讯员 王志凌)迎难而上,宁德经济展现强大韧性。7月27日召开的宁德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上半年,宁德市12项主要经济指标有9项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

沉甸甸的经济“半年报”来之不易。这6项增幅“全省第一”,都是最能体现发展质效的经济指标,检验出宁德经济的成色和底色,更加凸显其深层优势和发展后劲。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产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宁德市主要领导表示,坚持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构建起宁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抵御疫情冲击提供了硬核支撑。

宁德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抓住“循环”这一关键点,通过产业循环激发生产活力,通过市场循环牵引产业发展,通过经济社会循环推进民生福祉,在疫情“大考”中通过“压力测试”,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

产业循环动起来 市场循环活起来

疫情下,如何加快疏通产业链堵点?由于锂电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宁德将畅通内部循环和上下游协同,作为破局突围的有力抓手。

“七一”前夕,又一批使用新能源的行政执法车、巡逻车、出租车、网约车和寄递物流车等交付各接收单位。这是宁德在公务和公共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系列汽车,加快“电动宁德”建设,畅通产业循环的一个缩影。

针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的市场开拓难、企业融资难、社会就业难问题,宁德加快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堵点,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电动宁德”建设实施意见》《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六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在市域内实现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电动船舶等终端产品新增或更新需求,助力市场循环活起来,牵引产业循环动起来。

目前,宁德四大主导产业已集聚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实现锂电新能源两家龙头企业80%的原材料采购可就近实现,占上汽乘用车80%体积的零部件可在一个园区内完成供应,产销一体、互为市场的产业链越舞越精彩。

“先把产业循环起来,再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传导,促成市场循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宁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里从组织领导、合作平台、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出有效举措,加强供需衔接,搭建合作平台,努力以市域小循环补大循环、内循环促外循环。

四大主导产业凭借龙头企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高效的循环体系,上半年很好地抵御住了疫情带来的经营风险,不仅产值实现逆势增长,而且龙头企业国内市场份额不降反增,吸引更多国内外上下游配套企业聚焦宁德、投资宁德。

数据最有说服力。上半年,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对宁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124%;占宁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既着眼抢占先机 又立足高点起步

5月,青拓集团成功解决了笔尖钢切削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三大难点,揽下多家企业的长期供货合同;

6月,总投资33亿元的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奠基,标志着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探索进入全新阶段;

7月,宁德时代与跃薪智能合资成立的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发布电动智慧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EnerMagic。该系统以锂离子电池纯电驱动技术为基础,将有力推动实现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网联化的矿山“新四化”;

……

科技支撑,宁德发展后劲足。宁德持续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每年合计近30亿元研发资金的基础上,再帮助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宁德时代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青拓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等,有效集聚科技创新动能。

抢占行业发展新高点,宁德“金娃娃”正发力。

上半年,宁德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青拓集团完成产值595.04亿元,同比增长7.44%。

对此,青拓集团副总裁、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玉泉认为,逆势增长得益于产业链合理布局和科技的强力支撑。“建立青拓冶金新材料研究院,我们集团就投入7000多万元,并引进业内顶尖研究人员,专业从事不锈钢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目前已拥有核心专利203项,相当部分核心专利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他说。

随着正威、福浦铜铝项目落地建设,宁德已成功布局铜杆、铜板等中端产品,下一步将重点放在引进铜箔、超细铜丝等高附加值产业链项目上,助推铜材料产业加快迈向千亿集群。

新能源产业基地 范陈春 叶著 摄

借助溢出效应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借助四大主导产业形成的溢出效应,抓好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宁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独特优势。

过去,宁德电机电器产业以出口为主。如今,国外市场受到冲击,这个行业开始将目光更多投向了国内市场。

为加快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促进电机电器企业增产增效,前不久,宁德市工信局组织召开对接座谈会,精准搭建市内供销桥梁,5家电机电器企业与19个部门和国企面对面,就地产发电机组产品进行供需对接。

上半年,宁德电机电器产业增加值略有下降,但工业用电量增长了5.8%,这说明整体发展势头已发生扭转。特别是随着下一步两轮电动车、电动船舶等产业加快布局,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宁德接续断点、乘势重塑产业结构的有力诠释。

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强优势,又要补短板,更要拓空间。在接续市场断点的同时,宁德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加快推广“地方政府+电商+社交平台”模式,举办县(市)长直播带货,带动网络零售业始终保持5%以上的增长幅度,进一步畅通了市场循环。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于限额以上商贸业零售额16.2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6.6%,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黄金海岸线,念好“山海经”。宁德干群正保持攻坚姿态,变局中开新局,着力延续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努力把眼前的困难阶段当成“起跳前的一蹲”,蓄力新的“一跃而起”。

记者手记

企业稳,经济才能稳

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范陈春

企业稳,就业、经济才能稳;企业有活力、有竞争力,经济才会向好。这,既是宁德能交出漂亮半年报的秘诀所在,也是下一步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尽管上半年整体形势比较艰难,但宁德经济发展还是迎来了“大丰收”,主要指标大幅领跑、总量实现越位赶超、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当地坚定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通过引龙头、铸链条、强集群,四大主导产业崛起成势,产业生态圈多重聚变,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深层次优势。

产业韧性是经济韧性的关键,决定了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大小。更为可喜的是,这种良好发展势头还在延续、优势还在扩大,随着一批百亿级别项目接续建设、开工、谋划,宁德正加快迈向“万亿工业时代”。

从后劲支撑看,宁德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9%、贷款增量同比增长14.17%、新增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9.2%,这说明全市经济是有活力的、企业是有信心的,也为下一步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常轨道提供了底气。

但必须同时看到,当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仍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化危为机,不可能自动实现,靠的是信心决心,靠的是对策方法。在这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委政府多尽一分力、多用一分心,企业就多一分依靠、多一分底气,就可能渡过难关,变危机为契机。

因此,唯有站在稳大局、稳就业的高度,科学研判形势,挖潜力补短板,全面落实好减租降息、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才能进一步提高政策的覆盖面、精准率和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赢得发展新优势。

宁德时代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茶旅融合 乡村更美丽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丽彬 陈婷)生态优等生,如何再提升?散落在柘荣山山水水的美丽乡村执着前行,黄柏乡游家边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山泉为饮,青山作伴。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游家边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不但做出了文创茶,还催生出茶旅融合新业态,走出新路子。

进入盛夏,游家边村成为茶乡体验游的好去处,来自福州、温州等地的游客到此赏茶园美景、品茶香茶韵、享天然氧吧。

“孩子刚参加完中考,她喜欢亲近自然。我们一家人自驾到周边走走,游家边村是第三站。这里有山有水有灵气,有茶有景有文化,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来自浙南的游客黄青云说。

茶旅融合,撬动产业发展新支点。据村支书游坤明介绍,村里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发展思路,以舟山茶场为核心、以茶叶休闲基地为窗口、以茶馆为载体,积极构建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现代茶产业体系,推出文创茶、休闲游、研旅行等产品,让游客“品在茶中、游在画中、学在山中”。

“游家边村文创茶的诞生是乡里探索茶旅兴乡的积极尝试。来到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既能欣赏到绿意盎然的天然茶园,又能品尝到健康安全的野生茶,还能了解文创衍生产品和相关茶知识。”黄柏乡乡长章清苗说。

站在村头的山坡上远眺,游家边村就像一碗燕窝,也似一盏新茶。游家边素有“燕巢福地”之誉,也被文人雅士唤作“雅阁”,因形似燕窝而衍生出游氏专属的燕巢文化。

走进村子,错落有致的清一色古民居格外引人注目。每家院落墙壁的青砖上,都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这里的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自然美景于一体。先祖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已浸透在古民居的青砖灰瓦上,体现在今日游家边村人的言行举止中。”黄柏乡党委书记金允炎说。

“我们村越变越好,道路硬化了,环境改善了,产业起步了。以后,我们在家门口做茶、做民宿、打工都可以致富,不用再出去打工啦!”村民游梓明的一番话,道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品牌赋能 扶贫添动力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吴通华)7月30日,“福建寿宁·下乡的味道”品牌发布会在寿宁县下党乡农民露天艺术广场举行。发布会上,7家企业与4家加盟商成为“下乡的味道”品牌首批授权使用企业。从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品牌起步,寿宁县正致力于借力“下乡的味道”品牌赋能探索扶贫新模式。

寿宁下党“只卖茶园不卖茶”的“定制茶园”扶贫新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12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至2019年底,下党乡的定制茶园面积已超过1000亩,成为寿宁县最具影响力的扶贫定制农业第一品牌。

高山茶和生态硒锌是寿宁县的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寿宁县借助品牌赋能推广特色农产品探索扶贫新模式,2018年,由国有企业梦龙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导,合股成立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与下党村签订了“下乡的味道”商标转让协议,随后在福州、宁德开设“下乡的味道”销售店,在14个乡镇设立“下乡的味道”服务站,以“订单+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销售当地农产品。“下乡的味道”逐步被培育成全县的公共品牌,同时,寿宁县推出“我+1”产业扶贫计划,以全县3161户12430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我+一亩菜园、一亩茶园、一亩果园……”的模式,引导企业、社会力量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增加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在“我+1”产业扶贫推动下,覆盖各个乡镇,以定制农业方式构建起完整的营销体系,让当地的农副产品走俏四方。仅“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家公司,每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寿宁县副县长刘增康介绍,授权更多的企业使用“下乡的味道”品牌,就是为了带动寿宁县域农产品销售走向市场化、规模化。下一步,县里还会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发“下乡的味道”系列产品及创意礼品,并逐步引导县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打造“下乡的味道”系列品牌产品。

宜居宜业的东侨新城 范陈春 叶著 摄

建设中的沙埕湾跨海大桥 柳明格 摄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