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大坪村:老村民种地的新鲜事
东南网7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10日,记者来到平潭大坪村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西瓜、甜瓜等农作物郁郁葱葱。顶着烈日,李元钊戴着斗笠熟练地沿着田埂行走,不时猫着腰忙活,仔细查看“汕油121”花生的长势。
“这是一批关系着大坪未来农业发展的实验种子。本月底,面积30亩、有20多个新品种花生的试验田将迎来丰收时刻,届时便可开展实收测产。”李元钊脱下斗笠、擦了擦汗,满脸憧憬地说。
李元钊是土生土长的大坪村人,今年65岁,有26年党龄。2000年,几名来自外地的农商相中了村里一片面积约150亩的闲置田地,找来李元钊搭伙,一起将田地承包下来,种植马铃薯、萝卜等农产品。几年后,李元钊摘掉了贫困帽。
“和原来的日子相比,今天的小康生活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人多、地少、风沙大、收入低,曾是大坪村的真实写照。脆弱的生态环境让发展成为一句空话,有限的农作物产量根本无法喂饱自己一家人。”回忆过去,李元钊兴奋地向记者说起了近些年自己种地的新鲜事。
1996—2000年,大坪村成为省里的帮扶挂钩点。省领导多次到村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与干群一起探讨如何走上致富路,要求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1997年,大坪村修建了首条700多米的水泥路,这也是平潭首条水泥村道,还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第二年,村小学校舍修葺一新,不久后投资20多万元的老人文化活动中心也建成了。
硬件提升了,但村庄想发展,还得靠产业。大坪村不靠海,想发展只能走农业路,但大坪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如何找到突破口?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大坪申请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分两次投入40多万元对全村土地进行改造。
李元钊记得,那时,建设木麻黄防护林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经过几年建设,大坪村初步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这让李元钊信心满满。他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的契机,将承包的土地面积扩大到550亩,并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笔50多万元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补贴,用于购置收割机、收成机等设备,引入先进灌溉、种植技术。这样,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远销平潭岛内外市场。
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李元钊的队伍中。今年5月,他与大坪村生产队签订合同,进一步扩大荒地承包面积,并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鼓励村民自己当股东。
现在,大坪村的农业合作模式已扩大到海峡两岸,台湾特色农业管理模式在此扎根。
2019年,大坪村从台湾苗栗县大坪顶引入台农百香果、满天星百香果等4类百香果种苗,打造面积约68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台湾百香果维生素含量高、果肉饱满、香味浓厚,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种植具有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等优势,市场潜力大。”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曾华艳说。
大坪村加快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对台合作经营模式,建设岚台合作农业示范园,并通过农户分红、劳动雇佣等形式,将散户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令李元钊欣喜的是,大坪村的产业正朝着多元化高质量发展。7月1日大坪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馆开馆后,每天都接待4个以上区内外党组织来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黄的照片、珍贵的文物、尘封的文献带来了历史的故事,也唤醒了大坪村红色旅游资源。
根据规划,大坪村将紧紧围绕红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故居等红色内涵,打造红色主题餐厅、农家乐,建设3座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观光工坊等,将红色资源与体验式旅游深度结合,努力打响大坪红色旅游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李元钊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大坪这座海岛村庄,让每一个村民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大坪村的小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