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努力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中国白茶特色小镇——福鼎点头镇的瑞达白茶庄园,漫山遍野的茶叶青翠欲滴,野茶园里,一人多高的茶树恣意生长。在茶园一边,体验式古茶坊、白茶餐厅、荷塘垂钓区初具雏形……一座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茶园养护、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庄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文旅庄园的建设是我们铸品牌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瑞达茶业董事长陈家瑞告诉记者,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瑞达在生产、加工好茶叶,持续开拓白茶消费市场的同时,不断致力于品牌营销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营销、加大广告宣传等方式,多方位提高品牌知名度。
晾晒茶青 陈赞铃 摄
瑞达是福鼎茶企品牌建设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福鼎有着“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在打造公共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更多白茶品牌,持续提高白茶影响力、竞争力。今年,福鼎白茶以49.74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四位,并被授予“最具品牌发展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福鼎六妙白茶基地 张文奎 董惠芳 摄
不仅在福鼎,时下闽东,“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县市区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柘荣太子参“参”机勃发、古田食用菌香飘万里、福安葡萄香甜万家……
古田县晟农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龚键荣 摄
被誉为“中国最美葡萄沟”的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赤葡萄产业助推农民增收 丁立凡 摄
闽东之美在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提出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这些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统筹谋划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蕉城七都北山畲村发展中草药种植,村民增收奔小康 徐烽 摄
产业带动“钱”景好。宁德市着力念好“山海田经”,把产业布局“念准”,把“五化”理念“念深”,把挂钩帮扶“念实”,把配套保障“念优”,大力发展“8+1”特色产业,建设产业支撑强劲的富裕乡村。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16亿元(其中,八大特色产业比重达93.5%),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4元,增长10.3%,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列全省第二。
柘荣县乍洋乡丰收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有机创意彩稻 吴霖 摄
受益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屏南古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徐烽 摄
文旅融合添活力。集“山海川岛湖林洞”风光于一身的宁德,还有独特的畲文化、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立足这些特色资源,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做好“文化+”文章,积极推广屏南“古村落+文创”、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摄影+民宿”、福安“数字+文创”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富有宁德特色的旅游产业,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让乡村旅游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新引擎”。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点,3A级景区28家,旅游小镇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金牌旅游村3个、星级休闲乡镇(旅游村)16个。
周宁县苏家山拓展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张文奎 摄
霞浦三沙光影栈道 郑雨桐 摄
生态宜居景色新。我市通过积极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第一批工程、“清新水域”工程、“清洁土壤”工程、“洁净蓝天”工程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截至去年底,全市2137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改厕改水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7.01万户,并推动改厕改水向自然村延伸。我市还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柘荣、寿宁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山清水秀的寿宁县下党村 卓仕尉 摄
霞浦溪南海上养殖示范区 郑霄 摄
雁归凤来聚能量。我市大力实施乡村人才集聚工程、乡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乡村人才精准服务工程、乡村人才环境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切实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市县领导、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306个产业薄弱村全覆盖。同时,我市还启动了金融机构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工作,首批25位金融干部奔赴基层,当好基层决策的“智囊团”、金融政策的“宣讲员”、银企合作的“联络员”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