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镜头看厦门举全城之力决战非常之“疫”
厦门“清零”背后的硬核抗疫
从三个镜头看厦门举全城之力决战非常之“疫”
厦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以“特区速度”加速奔跑。记者 陈理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易福进 蔡樱柳 雷妤 郭钦转)64岁的女患者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从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正式出院。35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于昨日全部治愈,实现“清零”,意味着厦门战“疫”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游客如织的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人流如潮的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在封闭一个多月后,将于明日同时恢复开放,预示着厦门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有力加速。
两则好消息,几乎同时发布。这是厦门当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成果最有力的见证,也是厦门迈向“双胜利”的重要一步。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国热点旅游城市以及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厦门防控压力可想而知。大考之下,厦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科学有力的坚强领导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上下齐心协力、举全城之力共同战“疫”,换来今日来之不易的战果,力争将一座城市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千方百计抢救生命、全城动员筑牢城市防线、全面助力复工复产———这是厦门与病毒战斗的血性与胆气,这是厦门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的决心与努力,这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始终不放松的使命与担当。
以非常之役,决战非常之“疫”。战“疫”之路,检验了全市应急体系的综合处置能力,检验了医疗战线的硬核实力,也检验了厦门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一个个好消息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硬核抗“疫”。
一次深夜的等待 “清零”背后的硬核医治
3月3日深夜,在位于杏林的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一片欢呼声打破了原本又冷又静的夜晚。
“是阴性!结果出来了!”隔离病房楼内,捧着手机看着疾控中心发来的报告结果的医护人员,激动得快蹦起来。“呼!”声音轻得几乎不可捉摸,隔离病区病房主管医师———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副主任伍定辉慢慢地呼出胸中压着的那口气。
休息,想彻彻底底地休息一下。48个日夜,顶着巨大压力坚守隔离病房,随着在院的最后一位确诊患者符合各项出院指标正式出院,隔离病房“清零”,伍定辉和他的战友们如释重负,疲惫而又兴奋。
他们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为之奋战、日思夜想的时刻,终于盼来了。
一个多月前的1月21日。彼时,厦门还没有确诊病例。厦门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市长庄稼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要求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并要求在市级层面成立医疗卫生专家小组。
两天后的1月23日,厦门出现第一例确诊患者。
“厦门准备充分。早在确诊之前,我们就已提前空置出隔离病房,做好应对准备。”事实上,从1月17日开始,作为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伍定辉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坚守至今,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厦门医疗战线的硬核实力。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是厦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疫情发生后,像伍定辉这样的精兵强将随即集结,市卫健委随后从厦门多家三级医院中调派51名骨干医护人员强力支援;2月5日,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负压病房等配套设施如期竣工并正式交付。这些“厦门速度”为阻击病毒提供了坚强的堡垒。有了这样的周全保障、周密部署,有了白衣战士们最美的逆行、全力的救治,厦门最终迎来35例患者全部治愈。
此时,脱下防护服后的伍定辉格外牵挂远在武汉、远在湖北的战友们。1月26日,响应国家号令,厦门首批医护人员奔赴武汉。一批批厦门英雄出征,截至目前,先后已有302名厦门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时刻待命,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放松,这是伍定辉和战友们的承诺。他们盼着远在武汉的战友们早日凯旋,那是胜利的一天。
一次应急响应 平凡身躯筑起最牢防线
救治分为一线二线,但防控没有前方后方,每个岗位都是战位。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大“疫”面前,梧村街道卫计办主任阮德记对此感同身受。当白衣战士在“疫”线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时,他的使命,就是阻断病毒。当“宅”也是贡献的时候,阮德记却“每天日行两万步”。
每天上午,深田社区党委副书记苏文伟拄着拐杖、戴着支具,赶往深田社区居委会。自从帮运监测点帐篷受伤后,苏文伟的每天上班之路都是如此。
深夜的办公室,厦港街道办事处四级调研员周宏伟弓着身子,仔细审核着一张张表格,满眼血丝的他,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好好休息过。
“您好,这是定点酒店,请配合量体温,无关人员请勿跨越警戒线。”尽管来自武汉的客人已剩下个位数,但某酒店外,酒店保安和来自湖滨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依然“岿然不动”。
65岁金湖社区志愿者陈国贤,不仅自己“冲锋陷阵”,还鼓励儿子陈健森、陈健仁和儿媳郭巧玲一起当来志愿者,一家六口人,2/3上“前线”。
疫情面前,一座城市的应急体系全面激活。市委市政府一次次召开紧急会议,一次次详细部署,一次次紧急公告。一位位平凡的身影随即闻令而动,尽显文明市民风采———疾控中心的另类“侦探”,争分夺秒还原患者活动轨迹;市场监管人员身兼数职,起早贪黑;公安民警顶着风吹雨淋,维护稳定;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摸排,苦口婆心劝人戴口罩;大爷大妈们,自发组建小区防疫分队,帮助采购物资、配合消毒防控;还有环卫大叔、食堂阿姨、保安大哥、志愿青年、医护保障车队的滴滴师傅……此时、此地、此身,每一条战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小区,每一个路口,每一次体温检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大家深知,人人置身其中,人人都是防线,每名群众都是战士,每次防控都是战斗。正是每一个人的严防死守、敢于担当,才为一座城市织密最安全的防线。
一个口罩的生产 复工复产的特区速度
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越是艰难时期,越要抓发展。本体定型、接耳带、切海绵条……春节以来,位于同安的弓立医疗生产现场,生产线正飞速运转,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久不停歇。
不仅弓立医疗,疫情发生后,厦门其他口罩生产企业展现超强战斗力,位于灌口的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N95立体口罩,启动4条生产线;美润股份大年初一开工生产,已开工三条生产线……口罩是急缺品,多生产一个口罩,就多为大家提供一份防护。超过200万的市民,通过“i厦门”口罩预约生产平台,购得了平价口罩。与此同时,数千万个口罩、数十万件防护服从厦门调拨到省内外保障防疫物资需求,助力抗疫。 “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厦门制造强悍的一面,还有这么多隐形的‘冠军’。”网上的一则留言被网友们纷纷点赞。
不仅医疗防护企业,复工复产号角响起,一座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随即以“特区速度”加速奔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厦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次次深入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困难、解决企业难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企业要尽快复工复产,需要突破“缺人”的瓶颈。厦门市人社局随即组织省外员工加快返岗、携带企业需求外出招聘、深挖其他渠道开发人力资源,并主动为企业解读政策,让企业尽快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
用水,给予0.8元/吨的优惠;用气,给予0.2元/立方米的优惠;用电,将电力用户春节短周期电价优惠政策延长至3月底;一些贷款,最高给予50%贴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陆续出台,用心用情地为企业“雪中送炭”,昔日熟悉的忙碌场景又重现了。
走进安踏观音山营运中心,这座容纳了2000多名员工的总部大楼一派忙碌景象。2月17日,安踏集团近2万员工正式返回各地办公室恢复办公,自有工厂也同时陆续恢复生产。软件园二期内,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逐步开启现场办公模式。易名科技、新五菱汽车等滨海辖内的“三高”、总部企业也陆续传来了复工的好消息。
以用电指标为例,厦门全市工业全口径复工电力指数等多项指标均为全省第一。全面复工复产,为厦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复工复产加快,城市又堵车了;景点公园开放,人流又开始回升了;病例“清零”,并不意味着防控意识开始减弱。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春天已经到了,胜利就在眼前,千万不要让自己倒在黎明前。”越接近胜利的时刻,越不是放松之时,越要绷紧防护之弦,共同迎接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