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枪就是他们的 “武器” 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
乘客在地铁站接受体温检测。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摄
福州日报记者 黄戎杰 朱榕 林文婧 通讯员 王婷 江曲
他们有千人之众,是一支混合编成的部队。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绿色或黑色制服的路政和警察、戴红帽的志愿者是他们的主基调,鲜红的党旗是他们的主心骨。
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每天检查车辆12万辆次、火车310列、飞机200架次、人数超过30万人次。虽然查出发烧比例不到十万分之五、确诊病例不到百万分之一,但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春寒料峭,在风中雨中寒夜里值守的他们,有很多朴实的故事可以分享……
地点:福州南高速出入口
你的安危 我的坚守
位于福州南高速出入口的临时检疫站,穿着反光背心的路政人员,拦下一部部过往车辆,开窗、询问、测温、登记,一丝不苟的工作流程,周而复始的动作,大家丝毫不敢大意,因为他们深知,一个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将“病毒”放入城中。
2月2日下午4时前后,一辆武汉牌照的车辆载着四五名乘客,驶出高速口。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高新区执法所负责人施孝春和同事立刻拦停查问。车上乘客解释,车辆是租来的,未去过武汉。但他们并未大意,将人员留在原地,并联系租车公司、乘客所住社区进行核实。其间,几名乘客情绪波动,执法人员耐心安抚,经过反复沟通、核实无误之后,才放车辆入城。
这个24小时临时检疫站,只是简陋的活动板房,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要在户外的寒风中站上10多个小时。
福州南高速收费口,每天平均要过境车辆1万多辆次、人员2万多人次。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份工作既辛苦,更存在风险。施孝春1日从早上8时站到晚上10时,2日又从晚上8时值班到3日上午9时,和家人几乎见不着面。每次回家,他总是将身上仔细清理一遍,才敢走进家门。
“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值!”让施孝春印象深刻的是,2日下午,“一点点”奶茶特意给他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奶茶。虽然只是一杯奶茶,但被人惦记着,施孝春心中暖流涌动,感觉到枯燥工作背后的神圣和意义。
地点:公交仁德站
乘客来来走走 我们风雨中等你
昨日下午,天上下着小雨,仁德公交首末站内客流稀少,每趟发出的公交车内空荡荡的,但现场坚守的职工却有10多人,比乘客数量还多。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守护着场站安全。
“特殊时期,市民可以宅在家里,但我们不能退。”分片督导仁德站的市道运中心党员倪海红口罩下黑黑的眼圈,显示出连日的辛劳。从1月28日开始,她每天都要顶着寒风骑上一段路,在仁德站工作一天,时刻督查驾驶员佩戴口罩、测体温和场站消毒杀菌落实情况,及时纠正指导。
场站内、候车走廊上,保洁人员仔仔细细地对扶手、座椅、地面喷洒消毒药水。特殊时期,场站一天四次消杀、公交车厢则要求一趟次一消杀。
记者看到福州公交集团马尾公司一车队连云凯时,他正忙着为驾驶员测体温,“35.9℃,没问题,上车吧,注意安全!”春节期间,每天仍有10多路、约90趟次公交车从仁德站发车,每一名在岗职工每天都要测量两次体温。“有情况要及时说,这既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连云凯总是不厌其烦地“絮叨”,仔细检查员工的口罩佩戴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佩戴方法。
为了确保严格执行佩戴口罩乘坐公交车,空闲出来的驾驶员,也当起跟车督导员,督导上车乘客佩戴口罩。
地点:福州火车站
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
“K803次福州站终到,有一名发烧儿童,请前往接洽处置。”1月31日,福州火车站外勤客运值班员余玮娜接到通知,马上向站台跑去。经确认,小孩已经退烧,但余玮娜还是联系120接走小孩一家人。
特殊时期,这样的“逆行”,是这名孩子只有9个月大的妈妈最常干的事。每趟列车到达,余玮娜除了引导旅客有序出站,体温测量也是工作的重点。
几天前,一名旅客想去上饶,买票时不仅没戴口罩,还不停咳嗽。这令余玮娜警觉起来,立即通知了民警,查看身份证后发现,这名旅客是从武汉过来的,测量体温也不过关。“这名旅客不肯就医、坚持要去上饶,没办法,我们连同民警、医护人员一起,把他送到医院。”余玮娜说。
“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余玮娜和同事每天都在站台一线忙碌,至今已检查出发烧旅客11名、从到达列车上接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旅客2名。
回到家面对孩子,余玮娜却有说不出的愧疚,“换好衣服洗完澡,才放心好好抱抱孩子”。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得挺身而出。”余玮娜期待着早日打赢这场阻击战,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宝宝。
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不过是千千万万公共交通领域防疫“战士”的日常。截至昨日,元翔福州空港已对1444架次航班、16万人次旅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地铁各站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在站内日行万步。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战“疫”一线的硝烟中,口罩就是他们的“盾牌”,测温枪就是他们的“武器”,一次次测温,一遍遍核查,只为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