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的“那些事”
福州新闻网2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4点36分,环卫工人原来这么早就出门了。”1月29日,忙到清晨的长乐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工作人员王艳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有人留言点赞,“看到你们坚守着,我们就觉得很安全。”简单一句话,让王艳觉得很有成就感,工作的疲惫一扫而光。
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是指挥部每一名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连夜紧急布置集中观察点、昼夜摸排从湖北回来的人员信息、党员冲锋在前防控疫情、发动海内外同胞汇聚爱心……作为长乐区整个疫情防控的“中枢神经”,指挥部用坚守担当,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中午时间,王艳(左一)和陈振海(中)仍在忙碌。记者 余少林摄
持续攻坚 一晚布置好观察点
大年二十九上午,指挥部接到任务,急需建立集中观察点。防疫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指挥部火速协调区卫健局、住建局和城投公司确定地点,一个上午转遍了大半个长乐,最终敲定空港医院。
集中观察点确定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难题:空港医院尚未投用,建筑垃圾未清理;房间空荡荡,没有任何设施;大过年的,找不到工人,商店也全关门了,桌椅等家具上哪买?四处联系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家具厂,可工人全放假回家,无人搬运家具上门。
“没有人,我们自己上。”在指挥部领导带领下,所有工作人员立即忙碌开来,做卫生、安桌椅、装水电。与此同时,区住建局和城投公司临时找来一批工人帮忙。
“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居然一个晚上全部搞定了。”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人不懂装桌椅,现场学;房间设施简陋,没有水电和WiFi,他们连夜加紧安装。经过大家齐心协力,集中观察点120个房间布置完成。第二天上午11点,7个被观察者如期进点。之后,长乐区又以最快地速度布置完成了区委党校、海瀛湾酒店两个集中观察点。
负重前行 昼夜摸排人员信息
“截至1月31日20:00,确诊3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排除疑似病例3人,疑似病例3人,留观9人……”在指挥部,长乐区疫情分析报告数据均在实时更新中。这是一项繁重细微的工作,由数据摸排组负责,王艳是这一组的“领头雁”。
每天核对18个乡镇从湖北返回人员信息,以及3个集中观察点人员情况,所有数据必须做到精准无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由于数据是实时动态更新,王艳须时刻盯紧,不容半点马虎,每天从早上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是她的工作常态。
“看着她做到哭,很心疼,但在哭过之后,她又全身心投入工作。”同事说,王艳经常忙到中午休息时间都没有,有时领导叫她去吃饭休息,她还要赶着做报表。指挥部成立以来,王艳没与正在读高一的女儿见过一面。
“工作量很大,可想着这是在守护着全区人民的安全,压力就变成了动力。”王艳说。
协调联动 汇聚四面八方力量
记者了解到,指挥部下设14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由区领导牵头推进。在每个工作组的高效推进下,汇聚起各方力量。
“每天晚上都有捐赠物品运来,让我们非常感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指挥部获得的捐赠物品有的是爱心人士亲自开车送来,有的是托朋友运来。一天晚上,一家奶茶店老板得知指挥部仍在加班,还亲自送热乎乎的奶茶和咖啡过来,免费请他们喝。
爱的力量持续从四面八方涌来。为解决物资紧缺问题,指挥部会同区委统战部通过发动华侨踊跃捐资、正规渠道网购、联系工信部门和红十字会等方式进行筹集,并实现有序安排,优先保障医护人员,并向一线工人作人员倾斜。
1月27日,首批来自香港长乐联谊会捐赠的价值60万元的医用一次性口罩,台湾在航企业家捐赠的消毒水和日本福建长乐同乡会捐赠的口罩、手套和隔离服等就抵达指挥部;1月28日上午,由加拿大侨领李锦秀及旅加长乐乡亲捐赠的第一批价值约25万元的N95医用外科防护口罩送达,供指挥部安排使用……
支部前移 党员冲锋奋战一线
指挥部虽然由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但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组建了一线考察工作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奋勇防控疫情。
除夕夜,身为党员的陈振海只和7岁的女儿说了一句“爸爸去消灭病毒”,就转身离家赶往指挥部。
从区应急办借调指挥部的13天里,陈振海平均每天要接听拨打近200通电话。他每天对接上级指挥部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然后联系18个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在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协调解决。
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以后,长乐有7人是该患者的同行者。为让被观察者在第二天11点入住空港医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陈振海联系5个乡镇(街道)和公安、区医院等多个部门单位,沟通乡镇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场安装医疗设备、清理周边卫生,并协调落实口罩、防护服等医护装备。经过一夜奋战,大年三十上午,7名被观察者入住空港医院。
在指挥部,还有一大批像陈振海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为长乐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