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脑手”并用 福州排水防涝大提速
福州新闻网1月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自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简称“联排联调中心”)成立以来,围绕防涝、治污两个重心,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底,内河调蓄效率提高30%,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以上。
2020年,福州市将继续推动福州六城区排水防涝信息数据互通工作,实现福州六城区排水防涝应急资源共享。同时,依托“眼”“脑”“手”三大体系,在今年汛期前完成监测体系二期建设。
“眼”“脑”“手”配合
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水系流域分区、管网网格化、布设在线监测系统等多项措施,该中心可统筹调度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市区“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水环境。截至2019年底,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以上,内河调蓄效率提高30%,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的工作目标。
如何让复杂的水系要素“听话”,实现智慧排涝和智慧水务?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运用窄带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建起“眼”“脑”“手”三大体系。
其中,监测体系为“眼”,用来发现问题。“眼”是由雨量监测点、内河和库湖水动力水质监测点、路面积水监测点、管网液位监测点组成的“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排水防涝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分析为“脑”,用来分析问题。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为库、湖、河、闸、站联排联调提供更科学、更系统、更精准的方案。
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手”,用来解决问题。对全市水系各工程要素进行自动化改造,建立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远程一体化调控。
每日纳潮引水1650万吨
除了智慧排涝,记者了解到,联排联调中心利用闽江天然潮汐资源,通过群闸调度,开展纳潮引水,形成了“纳潮引水为主,泵站调水为辅”的自然生态补水模式,每日可向城区内河引入的清水由原来的388万吨提升到1650万吨。经测算,相同的补水量,对比电力泵站抽水的方式,纳潮引水每年可节约电费约2300万元。
据悉,2020年,福州市将继续推动六城区排水防涝信息数据互通工作,实现福州六城区排水防涝应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效率,使得各方指挥调度一盘棋。同时,强化模型应用,在汛期针对排水防涝进行内涝灾害预报与分析,在非汛期针对内河水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通过实战应用不断完善模型;完成城区水系自动化控制平台开发,开展城区14座水闸、22座泵站自动化改造,提升水系要素远程控制的响应速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