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治水:从“挂牌”到示范的蝶变 收获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福州的龙津河,周边曾有大量棚户区和工业开发区,通过拆迁、截污、清淤、打通断头河、建设公园等措施,河水变清了,昔日的臭水沟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记者 李禾摄
福州市水系纵横、河网密布,人们习惯依水而居。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内河环境遭受破坏,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全市107条河中,有43条内河是挂牌的黑臭水体,约占全市内河水域面积的40%。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福州该如何打赢污染治理的“翻身仗”?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督察整改见成效”采访组实地“回访”时看到,福州全面梳理内河存在的问题,把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整治、水系智慧管理、老旧小区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与黑臭水体治理统筹结合起来。目前,挂牌的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举办的评审中,福州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收获了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生态改造:拆迁提升、截污纳管、造景建园
福建省福州市内河总长度超过274公里,水网密度之大,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都属少见;福州城区曾是木板房林立、旧屋区连片,一度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福州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仅约66%,雨污分流改造进展缓慢,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和溢流,管网破损和雨污混接现象突出。如西湖公园是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但环西湖片区每天约有3000吨污水直排入湖,臭气强烈,督察组批评西湖是“臭水湖”。
“全面截污是治本之策,把截污管等设备建起来必须有安置的空间。”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宸熠说,福州痛下决心,把所有内河两侧6—12米范围内的房子全部拆除,再把大口径的球墨铸铁截污管埋到地下。这样一来,在排污管网外,构筑起城市截污的“第二道防线”。
数据显示,福州自2016年启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完成拆迁578.39万平方米,其中和内河治理相关的拆迁近300万平方米,拿出2万多套安置房来安置拆迁居民;埋设截污管247公里,建设截流井895个,在建调蓄池72个。
城中村、老旧小区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天污水直排,是内河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居住密集,制约着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福州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在拆除沿河旧屋区的基础上,对老旧小区进行整治,重点包括雨污分流、消防安全、绿化提升、长效管理等17项整治内容。
“我们还利用机器人对城区2522公里的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同步修复、更换、补充。目前,所有雨污管网已全部完成排查并建档,2018年修复更换管网1106公里,2019年将再完成1100公里,2020年将全部完成。”朱宸熠说,通过智慧化调度,加固、加高水系入江入海的闸门,把水留住,增加内河水量;同时通过开挖、扩挖井店湖、桂后溪湖等7个景观湖,新建3个城市海绵公园,晴天把水留住,补充水量,雨天增加城市的蓄滞水能力,避免内涝。
在梅峰河附近采访时,市民林先生主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就居住和工作在西湖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湖水质变差,他每天都要走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去锻炼身体。现在通过治理,特别是把湖边的12幢别墅拆除后,水系打通了、绿岸增加了,他又回到西湖边走路健身了。
不仅是西湖,福州利用内河两侧拆除出来的空间,在截污管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等,形成了大量的公共休闲空间。目前,城区建成绿道450公里、串珠公园200个,整个水系成了风廊、水道、绿带,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制度创新:从九龙治水到统一作战
“以前常说‘九龙治水’,我们想调度一个闸门都非常困难,涉及好几个部门。”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永锋说,为了治水,福州还实施了系列机制创新。在2017年,整合市建委、水利、城管委三大涉水部门,以及各部门分管的市内河引水管理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市内河管理处、市城区水库管理处、闽江下游管理处沿江闸站等,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福州通过整合管水权限,统筹调度全城上千个湖、库、泵、闸、站,实现了市区“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目前,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内河调蓄效率提高30%。福州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也从“九龙治水”转向“统一作战”。
福州还建立了内河治理的长效机制。2019年颁布新的《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河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陈永锋说,目前,城区所有建成河道都纳入正常管养,并在城区全面推行“政府+企业”双河长制。即政府河长负责河段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处置等,指导协调和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督促企业河长开展养护工作;企业河长负责各类设备设施正常运转,日常管养维护,发现各类破坏内河的违法行为予以劝阻、制止,并报政府河长依法处理。通过“双河长”的紧密协作,确保城市内河排水通畅,沿河污水不进入河道,水质保持稳定良好,沿河环境卫生整洁、景观良好。
“实施‘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在一线攻坚、驻点。”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祁明峰说,成立了水系治理专项督查组,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开展专项督查,将一线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挂钩。
PPP模式:解决治理资金和效果问题
治水涉及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治理效果?“在具体项目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全生命周期15年的项目建设PPP模式,其中,建设期为2年,运营时间为13年。”朱宸熠说,福州的PPP项目,被财政部列为全国PPP示范项目。
2016年,福州市政府决定引入PPP模式,整合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其中有福州市晋安新店片区、晋安东区、仓山龙津阳岐片区等7个项目包,涵盖全市范围内107条内河的新建、改造和运营维护。截止到目前,福州7个水系的建设投资投入120亿元,资金都是由参与PPP项目包的企业带来的。
“根据PPP原则,建设和运营的资金,设计、施工和管养等都是由项目中标方负责;政府制定标准和考核指标,根据治理效果付费。”朱宸熠解释说,福州通过委托第三方对PPP项目进行考核,达到年度指标后给企业付费。如果第一年考核,治理效果达不到投标时的要求,就会扣除当年项目建设资金的30%,年度运营费全部扣除;如果第二年还不达标,就会直接和企业解除合同,不再给企业付钱,企业建设费用就会“打水漂”,由此倒逼企业规范建设和运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福州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祁明峰说,如全国人大代表卢玉胜原来家在流花溪边,后来觉得流花溪臭就搬走了;现在流花溪治理漂亮了,他又特意把房子买回来继续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