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2号线今日起正式运营 开启双地铁时代大幕
厦门地铁2号线今日起正式运营, 开启双地铁时代大幕
铺就跨岛发展新通途 加速奔向美好下一站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 通讯员 朱俊博)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圆梦地铁。
这一天,400多万厦门市民,共同见证一座城市地铁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此,地铁1号线成为厦门地铁原点,承载着厦门市民对轨道交通的渴望,对跨岛发展的热忱,疾速驶向未来。
弹指一挥间,厦门地铁运营已稳步走过两年。
开启“地铁时代”后,厦门地铁建设继续筑梦———2019年12月25日,厦门迎来了第二条地铁线路,标志着厦门地铁从单线到双线,真正进入“换乘时代”。
双地铁时代,大幕已启。
2年时间
地铁2号线如约而至
一座城市的地铁,深藏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
两年前,地铁1号线呼啸而来。作为轨道线网中的骨干线路,地铁1号线覆盖了城市发展最为充分的南北轴向,连接了本岛和岛外杏林、集美两大组团,覆盖了城市成熟功能区及开发新区,如中山路商业街、核心商业区莲坂、嘉禾路商业区、高崎机场片区、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等,把位于岛外的厦门火车北站及岛内各大片区串联。
这两年来,地铁1号线承载着幸福,大家的期待与日俱增,总想着线路再多一点,站点再多一点。
带着市民的期盼,地铁2号线加紧建设:2018年5月4日2号线启动轨道铺设;2018年12月全线洞通,2019年5月全线轨通,2019年6月全线电通;2019年7月开始“试运行”;2019年12月运营……
数十万的地铁建设者,扎根在这座城市,为地铁建设付出了智慧与汗水。一个个时间点完成,一天天通车倒计时,也意味着又一次远行,他们中许多人甚至都来不及坐上亲手建造的地铁,便赶往了另一座城市、投身另一个项目。
3个走向方案
综合各项因素规划过海段
对城市而言,第二条地铁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虽不是“0到1”的巨变,却让地铁开始成双,向外的交通逐步打开,内部骨干路网日臻完善,深层次多维度地发生改变。
地铁2号线为何如此规划,站点为何这样设置?这不是大笔一挥就能开挖的工程,而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前期规划部副经理石磊介绍,地铁走向结合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路网格局、客流分布、技术要求、环境影响、工程投资及实施条件等综合因素,通常采用“面、点、线”的规划办法。
面就是城市背景研究、轴向研究。厦门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紧扣以本岛为中心,向外围分散组团辐射的放射性网络布局结构。
点就是站点设置。在设站之前,专业人员会进行客流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热力图分析、周边环境分析等,合理规划站点。
线就是交通廊道。石磊说,比如人们每天往返家与公司,就会产生人流,此外还有客流、产业流等,这些“流”将对地铁线路走向产生很大影响。
考虑走向的同时,也要考虑施工条件,包括地质、拆迁量、交通疏解难度等。2号线在规划时,曾考虑途经体育路,但体育路比较窄,设站困难,只好舍弃。此外,2号线过海段当时设计了三个走向方案,经过城市结构形态、客流疏导、地质勘探等综合比选,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方案。
厦门地铁2号线最终的走向规划,就是综合了这些因素而形成的———连接厦门本岛与岛外海沧组团,西连马銮湾商务区,东连五缘湾商务区,长41.6公里,设32个地下车站,形成贯穿海沧区商务中心、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吕厝商住区以及海峡两岸金融中心的公共交通大动脉。
更重要的是,地铁2号线和已开通的1号线形成“十字”交叉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可以预见的是,地铁2号线的到来,全市交通拥堵压力特别是海沧大桥的交通压力将得到缓解,也将进一步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跨岛发展目标。
1137天
打造国内首座地铁穿海盾构隧道
岛内到海沧,地铁2号线穿海而过,仅需3分钟。
为了厦门市民的3分钟,施工团队用了1137天,打造了国内首座地铁穿海盾构隧道,让我国海底隧道建造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到厦门地铁穿海隧道的实践,为我国今后海峡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重大技术储备。”在此前召开的厦门地铁2号线穿海隧道技术评价会和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修建地铁不容易,在海底修地铁,更是难上加难。厦门本岛中心与岛外各组团之间有海域和山体组成的自然隔断,修建跨海地铁,是厦门实现跨岛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说,2号线的过海段,是迄今为止厦门地铁建设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施工难度有多大,从历时多长就可看出来。
2014年12月30日,过海隧道工程在海沧湾公园站开工,是2号线首个开工的工点。历经了4年多,2019年3月10日,地铁2号线邮轮中心站移交铺轨,是2号线最后一个移交铺轨的地铁站。
这段过海隧道全长2784米,从海沧湾公园站始发,沿海沧大道向北敷设,以500米曲线半径下穿入海,经大兔屿、厦门西港,于国际邮轮码头上岸,以350米曲线半径下穿邮轮中心,抵达终点邮轮中心站。由于工程位于海岸观光区,是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下穿厦门西港主航道、国际邮轮码头,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满足环保要求,做到“零排放”。
施工团队遇到的难度不止于此。最令他们头痛的是,区间穿越两条断裂带,岩石风化剧烈,集软土、硬岩、上软下硬、上硬下软、拱部砂层侵入、基岩凸起、孤石群于一体,堪称“地质博物馆”。
为了这条海底隧道,施工团队把所有工法和维护结构形式都用上了,有矿山法、冷冻法、车站明挖爆破、倒挂井壁等,维护结构形式包括搅拌桩、旋喷桩、钻孔桩等。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厦门地铁2号线项目部盾构负责人吴玉礼曾介绍,在施工中还遇到了许多全新课题,国内没有施工案例可以借鉴。盾构连续穿越复杂地层、孤石及基岩凸起区域,须进行海上孤石处理、海底接收、小半径空推段、海底联络通道冷冻法施工等,这些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统计,在海底隧道段施工中,累计带压进仓3475仓,人工清理孤石1000多立方米,海上爆破处理孤石2519立方米,海底破碎地层土体加固64916立方米,海底带压换刀712把。其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20多项,9项技术成果已申报国家技术专利,为今后海底隧道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储备了重大关键技术。
“在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采用的不良地质处理、设备选型、参数配置和施工技术方案总体合理,掘进效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钱七虎院士曾高度评价。
3条线路在建
厦门地铁线网运营未来可期
10多年前,有专家曾断言:厦门地质条件不适合建地铁。
可如今,厦门不仅有了地铁1号、2号线,地铁3、4、6号线也在马不停蹄地建设中,厦门这个“不宜修建地铁之地”,变成了“地铁加速成网之地”,相信用不了几年,进入线网化运营的厦门地铁,在市民出行方面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骨架引擎作用将日渐凸显。
厦门地铁,未来可期。而它也不仅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还将日益承担起城市文化与形象展示窗口的责任。
从地铁1号线的闽南话播报、最美海景地铁、各类主题列车、准妈妈绿色通道,及今年2月《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正式实施,地铁乘车实现立法规范等开始,厦门地铁已形成极具厦门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走进厦门地铁车站,各种文明出行的温馨提示扑面而来,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厦门文化、闽南文化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随处可见。这些公益广告在对广大市民进行潜移默化文明熏陶的同时,也成了城市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新开通的地铁2号线,也有独树一帜的风格。
“大厦之门、鹭岛帆影”主题的邮轮中心站、“财富汇聚”主题的两岸金融中心站、“扬帆再起航”主题的五缘湾站、“生态鹭岛”主题的湖滨中路站、“活力海沧”主题的海沧商务中心站等,2号线的部分站点实现了“1站1景”。同时,新设立的母婴室、改造后的服务中心,以及“1对1”的站台服务等,都让地铁2号线更加亲民。今后坐厦门地铁,更能感受到浸入式的地铁文化。
下一站,地铁与城市一起脉动;下一站,地铁将带给厦门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