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菜园闽侯种植大户“连升三级”
市菜科所科技人员在田间指导刘宝莊(右一)使用生物制剂。记者 张笑雪 摄
海峡网11月19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深秋时节的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绿油油的菜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各色青菜。一辆皮卡缓缓驶入菜地,车上跳下来一名黝黑的汉子,他是这片菜地的当家人,当地有名的“蔬菜大户”——刘宝莊。
经营300多亩菜地,雇来70多名工人,日产蔬菜6吨多。“都是托了‘科技惠农’的福,现在种地轻松多了。科技在进步,每个环节都得跟上啊!”老刘道出了企业顺利转型升级的奥秘。
品种升级
“紧俏货”供不应求
众所周知,“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刘宝莊却没有因此苦恼。
“蔬菜专家是个‘宝’!种菜品种很关键,有专家经常推荐最新品种,我家的菜都是市场上的‘紧俏货’。”老刘说,他种了几十年的菜,传统种植技术都不在话下,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外形、色泽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
得知种菜大户的需求,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高山主动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将自主选育的、适合福州土质气候的最新品种推荐给刘宝莊。技术人员首先与老刘沟通,分析市场行情,随后持续指导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菜科所推荐的‘美好’黑叶小白菜,口感甜脆,几个大超市经常供不应求。”说起自家地里的“宝贝”,刘宝莊如数家珍,“‘福冠’上海青最耐高温高湿,夏天再热也能保证卖相,产量比普通品种翻一番。”
“既然帮扶,就要帮到底,保证农户增产增收。”做科研出身的高山,对待问题从来都是“一抓到底”。近年来,市菜科所结合课题引进推广了10多个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自主选育的丝瓜801、苦瓜佳美、瓠瓜青美、闽茄3号、闽茄5号等新品种已成为福州市设施蔬菜的新增长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菜科所加大设施蔬菜推广力度,目前设施蔬菜良种良法栽培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分布于福州市及周边10多个县30多个乡镇,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蔬菜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质量升级
“高颜值”蔬菜安全有保障
品种升级了,有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刘宝莊:夏季暴雨一来,即将收获的青菜常常被打烂在地里,产量质量双双大跌,想建大棚,可成本太高,怎么办?
“蔬菜品质没保证,品种再好也白搭。”负责对接刘宝莊的技术人员郑学立博士决定,一定要帮农户突破这个瓶颈。经过调研他发现,温棚必须要建,但怎么建棚可以变通。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后,郑学立一边查找各种资料,一边多次到菜地与农户探讨可行性方案,最终设计出一款经济实用的简易小型温棚,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使蔬菜年产量增加了一倍。目前,老刘的“迷你”温棚面积已达60多亩,周边农户也纷纷引进使用。
蔬菜质量好,不仅要有“高颜值”,还必须经得起安全检验。随着“一品一码”全程追溯体系在福州全面推广,刘宝莊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上心。
“卖出去的菜必须经得起安全检测,不然害人害己。”老刘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市菜科所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按照他们说的剂量、次数喷洒,保证错不了。”老刘说,技术人员还会耐心指导他使用各种新型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制剂,电话解决不了的,就上门手把手教。
“农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科技服务的方向。”高山说,为了便于向农户传播技术,市菜科所开展“菜园筑梦惠三农”行动,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瓜果类、茄果类、绿叶菜类和蔬菜植保四个专家志愿服务队,通过互动交流、现场教学培训和远程跟踪指导等多种便民服务通道,将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组织科技人员下乡40余次,服务农民3000多人次,解决技术问题近百个。
销售升级
对接电商“做大做强”
在与技术人员的长期沟通中,刘宝莊聊起他的困惑:我年纪这么大了,以后这片地谁来种?原来,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福州市区工作,对回来“接班”迟迟下不了决心。
“现在城里蔬菜价格好,网上买菜可以直接送到家,你儿子不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吗?”技术人员一席话让老刘眼前一亮。全家人召开“家庭会议”后,老刘的儿子决定回来把自家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我大学的专业就是电子商务。民以食为天,干这行错不了!”小刘说,回家后,他立即注册了“福州宝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随后升级销售渠道,一方面与永辉等大型商超建立农超对接,一方面与朴朴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持续供应链。如今,他家蔬菜的电商销售比例已经占到销售总额的三成,总产值增加了近五成。
“多与农户交心,就能多角度帮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这是市菜科所所长陈秀娟的工作心得,也是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工作进行的观察与思索。在她的带领下,市菜科所正将科技深入“菜园”,深入“民心”,筑梦“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