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激发新时代的戏剧创造力
海峡网10月2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26晚,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大幕将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开启。
这是八闽璀璨夺目的年度主场戏剧盛会,也是戏剧界和广大戏剧艺术工作者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引人瞩目的是,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家中直院团的30台剧目参演,我省共有6台剧目入选,占入选剧目五分之一,另有5部剧目参加展演。
“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多类题材新探索,是福建戏剧创作不变的追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引领艺术创作,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催生涌现了一批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精品力作,福建戏剧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把握时代,艺术热力喷薄
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精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与支撑,也是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闽剧是福建本土戏曲剧种,典型的南方戏。然而7月1日闽剧现代戏《生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演出,却赢得北京观众的满堂彩。“走啊!走啊!”“命啊!命啊!我的命!”听不懂闽方言的北京观众,却为戏剧所展现的艰难的行军和特殊的战斗所震撼和感动。该剧是我省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创作的红色题材剧目,巡演10个月50多场反响热烈,日前斩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福建戏剧该奖项的六届蝉联。
“这部剧的成功,使我们看到福建的闽剧创作由古装戏向现代戏的华丽转身和可喜突破。”业界认为,传统戏曲剧种要传承好剧种的本体艺术,与观众血肉相连,也要与时代同行,发展和深化剧种的当代价值。
歌仔戏(芗剧),是中国348个地方剧种中,唯一横跨海峡两岸、根植于闽台民众、体现两岸血脉渊源关系的剧种。近年来,两岸共同创排剧目、剧团演出互动互访、福建积极创排海峡题材剧目,共同推动两岸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2017年,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创作演出的高甲戏《大稻埕》,唱响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保台壮歌,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团又与台湾戏曲学院青年剧团联袂创排演出的《阿搭嫂》,高甲戏、客家戏和歌仔戏“三下锅”,献演今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展现了闽台戏曲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脚踩坚实大地,艺术热力喷薄而出。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开掘本土文化资源,聚焦原创、反映现实,创作出了一批红色题材、改革开放题材、“新福建”建设题材、海峡题材、英模人物题材等优秀作品,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福建故事——
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以红军长征前闽西最后一次大战役——松毛岭战役为背景,阐释了信仰至上、信念永恒的主题;话剧《松绑》重现了1984年我省55位厂长经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开启企业改革先河的壮举;京剧《红土》演绎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既是生态和人性的重塑,更是思想价值观念的重构;舞剧《望海》生动反映了闽台“一家亲”共同开发台湾的历史;话剧《县委书记廖俊波》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廖俊波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机制创新,创作活力迸发
一人一杯清茶,围桌而坐,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火花……8月18日上午,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北京专家和省内戏剧专家、主创人员一起,对反映长汀水土治理题材的新版京剧《红土》,热烈研讨如何进一步修改提升。
这是一次次演出前后,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的常见画面。
自2016年底省文化和旅游厅创立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以来,已举办59期。仅闽剧《生命》就先后7次召开“火花茶会”,剧本修改了十三稿,推动该剧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火花茶会”把精品意识贯穿于艺术生产全过程,通过有组织地邀请省内外专家谋划策划、研讨探讨、议本悟本、看戏评戏,反复打磨修改剧本和创排提升精品。这是我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舞台艺术繁荣的可喜探索之一。
近年来,我省集中推出一批高含金量的艺术创作新政策机制措施。其中,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评选一批重点剧目,3年来共扶持重点剧目43部次,投入专项扶持资金2950万元。实行文艺精品创作的项目化管理,建立常态化推进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试行签约剧作家管理办法,实施重点剧目“挂图作业”,打造福建省地方戏曲现实题材创作实验基地,近3年来有50多部作品入选国家级重大展演,数量居全国前列。
戏剧创作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一张璀璨的成绩单,见证了福建当代文艺工作者从高原向高峰的一次次攀登——
仅今年以来,我省就在多项全国性重大文艺评奖中获多个大奖,除了闽剧《生命》获“五个一工程”奖外,省实验闽剧院周虹以闽剧《双蝶扇》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该院王羚创作的《双蝶扇》荣获第23届曹禺剧本奖,我省成为本届中国戏剧奖同时收获2大奖项的两个省份之一;省芳华越剧团陈丽宇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我省连续九届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