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技能,造就“能工巧匠”——2019年三明市电工技能竞赛目击记
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三明市电工技能竞赛在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来自全市16个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电工工种的31名选手参赛,展开了技能比武。
18日理论考试后,19日上午,选手们展开技能实操较量,两个教室里,两组选手拉开阵式,或在改造安装线路,或在检查电气故障,都十分专注,只有裁判员时而提醒着“安全第一,千万注意别先接电源,电源要最后接上电路板……”
线路改造比赛现场。
培养“工匠”,夯实制造业地基
本次电工技能竞赛由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总工会主办,市高级技工学校、市机械行业协会承办,普诺维机械有限公司协办,按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实操两个项目,由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80%。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主要考查电工基本知识、自动控制基础及变频器控制技术知识、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等;技能实操采取现场实地操作方式进行,重点考查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改造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启动能耗制动控制线路、车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等内容。
“科技兴国,高技术的工人是基础。‘中国制造’的工业大厦只有无数工匠精益求精,打好地基,才能屹立起来。”市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志浩说,工业装备制造业有数百个工种,近几年我市根据各行业稀缺情况,分别安排数控、焊工、电工职业技能大赛,收效明显。比如去年举办了焊工比赛,厦工三重、天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参赛提高焊工技术水平,引领了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周子涵老师也上场比武。
高手比拼,比赛加大难度系数
故障分析比赛,时间30分钟,注意安全,要求选手“在电气控制故障线路上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思路正确”,描述出故障现象,说明排除方法,在图中标出故障最小范围。
“故障排除,考察专业人员的综合检修能力,正常要40~50分钟,而比赛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没有平时积累,这么短时间,故障是很难检修出来的。”本次比赛的裁判员、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陈昌初说。
他说,这次参赛选手都是从企业、学校走出来的电工专业人才,特别是对安全防护、安全意识,都能按规范要求做好操作防护。
这项赛事选手都是中级工。按国家资格鉴定要求,中级工满两年才能取得高级工。陈昌初说,这次的赛题都按照职业技术鉴定高级工标准,难度比平常要高。中级工只要求普通安装接线。而这次命题对新技术运用比如PLC、变频器等都有涉及。这样的比赛对电工专业人员提供很好的技术学习平台。
赛场上,有一名唯一的女选手,她叫周子涵,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电工老师。
周老师在学校时教基础课,没有教此次比赛的内容。“术业有专攻。教好学生,自己要多锻炼。我也想来检测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学习。”周子涵坦言,感觉这次高手不少,选手们动作都挺快的,4个小时要完成接线加编程、绘图,真不容易,刚拿到题目时,自己都有点懵了,还好前期在学校经过训练,很快进入了状态。
排除故障比赛
实训基地造就高级技工人才
参赛选手多数来自企业,有老手,也有新手。郑远程是其中最年轻的,他是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2016级学员,今年刚毕业。初出茅庐,小郑却不简单。在校时,他就已参加技能竞赛,在光机电一体化项目市级比赛中获一等奖,省赛优秀奖。
小郑说,自己经验、专业知识都还欠缺,通过工作、比赛,自己对电气原理更加巩固深入。毕业后,他到中机数控工作,工厂里的师傅长辈操作十分规范,布线接头套管清晰,整洁度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以前小郑操作时工具会随意丢,在前辈指导下开始规范起来了。这次实操,他更加从容。
和郑远程同班同学的汪俊杰也来参加竞赛,他那整齐美观的接线工艺、娴熟的操作技能受到了本次比赛的裁判长、福建省技能大师、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唐建明的肯定。唐建明说,此次竞赛大部分选手接线工艺水平比较高,基本功扎实,他想扣分都难找。
据悉,以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依托的三明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省教育厅首批7个省级项目之一,拥有尖端五轴加工中心、柔性生产中心、智能制造、数控加工中心、电工电子、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全省一流的先进设备。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大力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举措,每年向三钢集团、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三明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输送大批的机械类和数控类高中级实用型技工,极大地缓解了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
老技工:让更多年轻人学技术
“学校的技能教育以面上为主,而实际工作、技能比赛更注重点上操作的精益求精。”黄志浩说,工业装备制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顶尖人才。通过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学知识、练技能、长才干的热情,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电工行业职工队伍。
黄志浩今年70岁了。他是三重机铸造厂的老领导,从技工到管理者,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年已古稀,还在为我市机械行业的复兴操劳,为培养技术新秀奔波。
老黄说,德国的70%大中专学校都是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像我们都追求“985”“211”,“没有会干活的人,是不行的。”
“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学技术有前途。”他说,有政府政策的激励,我们要营造崇尚技能的浓厚社会氛围,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养选拔一支优秀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工业“老树发新枝”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长达 通讯员 李锦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