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昨播发通讯聚焦莆田鞋企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从代工到定制 莆田鞋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之变
□新华社记者 郑良
去年底,在杭州做电商十多年的黎茂成做了创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将公司总部从杭州搬到福建莆田。
此前,黎茂成自创的鞋业品牌在业界小有名气,通过电商渠道年销售量数百万双。“莆田制鞋工艺水平高,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当地鞋企合作前景广阔。”黎茂成告诉记者,新公司正在大量招兵买马,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已经装修完成。
莆田是中国鞋类产品的主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鞋业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全市工商登记鞋业及相关企业4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5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2018年鞋业全部产值超过千亿元,70%以上鞋企以代工为主。
近年来,一场深刻的鞋业产业转型正在这里发生。
“外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订单减少10%,出口利润变薄。”莆田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陈俊杰告诉记者,复杂的外部环境逼迫当地鞋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莆田市永丰鞋业有限公司是出口龙头企业,2018年鞋业产值10亿余元,此前,对美出口占到公司订单总量的90%以上。
“去年开始,我们调整出口方向,在欧洲、澳洲十多个国家获得新的订单,尽管这些国家没有像美国那样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双的订单,但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量也能上去。”永丰鞋业副总经理林华忠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转型,公司出口到美国的鞋从此前占比90%降到50%左右,今年来企业订单保持稳中增长态势。
“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莆田百合鞋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方志远告诉记者,不少美国客户提出和企业一起分担加征的关税,宁可在美国卖场提价也要采购莆田鞋。
更多鞋业企业转变给国外品牌做代工的单一发展模式,“两条腿走路”,通过创设自主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合作开发鞋业产品,给国内知名品牌代工等方式,进军国内市场。
在双驰实业股份公司产品展厅,有一块“现场私人定制”区域,消费者现场扫描测试脚型数据,选定鞋款、配色、面料、鞋面图案等,公司进行自动化生产,最快20分钟就能拿到一双专属定制运动鞋。
“私人定制”是莆田鞋近年来转型的一个成功案例,通过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说,经过数十年发展,莆田制鞋工艺、技术工人、产业链配套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运动鞋等产品不输于国际知名品牌一线产品,这是鞋业转型升级的底气所在。
针对鞋业出口面临的复杂形势,莆田市也出台多项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据莆田市政府负责人介绍,市政府通过建立滚动认定“白名单”制度,培育鞋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创新型企业,列入“白名单”企业,贷款按基准利率,贷款额只增不减,信用等级不降,市再担保公司给予每家单笔不超过500万元的担保,担保费由市财政给予补助,减轻银行压力。
莆田市还通过建立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成立鞋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创新型企业、项目,加大稳外贸、电商扶持力度,成立鞋业创新服务中心等措施,扶持鞋企发展。
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打造莆田鞋区域品牌,对各家鞋企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经过权威检测质量过关的鞋企可以使用区域品牌,使用区域品牌的鞋企要做到和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质量“同线生产、同标检测、同质输出”;同时,鼓励、扶持各家鞋企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
记者采访到,今年来,尽管来自美国的订单出现减少,但今年来莆田鞋业出口及产值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作为企业还是要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主动。”多位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华社福州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