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建瓯赏“弓鱼”
2019-10-09 18:04:31 来源:福建日报
“弓鱼”绝技让师生们大开眼界。
海峡网10月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魏永青 摄影报道)7日,建瓯市通济街道东溪村村民叶万义的鱼塘,又来了一批客人。小学生们把作文作业搬到鱼塘旁,领略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弓鱼”技艺。
叶万义是“弓鱼”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出生的他,12岁随爷爷学习这项技艺,风里来、雨里去,一晃就是40多年。他曾受邀到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建瓯“弓鱼传奇”节目。
“弓鱼”是一种奇特的绑鱼保鲜法,便于长途运输、贩卖,元朝末年开始盛行,流传至今。鱼农下塘捕到鱼后,立即用草绳的一端穿过鱼鼻扎紧,另一端绑扎在鱼的肛门下,此为“初绑”,而后放入活水中1~2小时,让鱼吐尽口中的杂物,将鱼鳃内的泥巴和粘住的浮游生物都清除干净;再在鱼的肛门上部用草绳绑住,此称作“复绑”,然后又放到溪中或活水中泡养1~2天,再上市。
由于“弓鱼”体内约增加了3%的水分,使鳃更湿润,与空气接触会进行一定的氧气交换,经放入活水中“吐故纳新”的鱼活的时间就特别长。酷暑季节,把“弓鱼”放在阴凉潮湿处,可活数小时;寒冷冬季,可活1天以上。传统的“弓鱼”,经得起离水运输,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10余小时,当地曾广泛采用此法向外地运送活鱼。
如今,来建瓯的游客多会去观赏“弓鱼”。
叶万义将捕获的塘鱼进行“弓鱼”作业。
叶万义将鱼挑往村头。
叶万义(右)将“弓鱼”技艺传授给儿子。
初绑、复绑,叶万义(左)与帮手配合默契。
参与评论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所有评论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