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长虹”卧波 “麒麟”腾飞
鏖战6年,在“建桥禁区”的海坛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
“长虹”卧波 “麒麟”腾飞
海峡网9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林侃 吴毓健 )
入秋,从太平洋裹挟而来的东北季风如期而至。大风起兮,惊涛拍岸,巨浪翻涌。
25日10时28分,长17.5米、宽36.8米、高15米、重473吨的钢桁梁被架梁起重机稳稳地提升到设计位置,并同合龙口两侧已架钢桁梁节段精准连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座通航桥——鼓屿门斜拉桥顺利合龙。整座大桥宛如长虹,横卧碧波之上。
公铁两用大桥建于海坛海峡之间,海坛海峡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台湾海峡的组成部分,这里全年六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海床面高低起伏,礁石纵横,岩面坚硬无比,被称为“建桥禁区”。
建设者搏击风浪,在近6年的时间里动用280万立方米混凝土、120万吨钢材,架设起一座世界上最长的公铁跨海大桥,堪称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作为在建福平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大桥通车后,将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历史选择平潭
从卫星航拍影像上看,平潭版图犹如一匹腾跃在茫茫东海的麒麟。
历史选择了平潭。
作为全国第五、福建第一大岛,平潭东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更是对台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当地拥有众多避风良港和深水岸段,可建优质港口数十处。
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把平潭建设成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年,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平潭片区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曾20次到平潭调研,有很深的“平潭情结”。2014年,他再度到平潭考察,特别叮嘱:“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探索。”
曾经“孤悬”外海的离岛,朝着“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方向迈进。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首先要打破的,是交通制约。
2010年,福建第一座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平潭正式结束了依靠轮渡进出岛的历史。
随着实验区开发开放逐步推进,只靠此单一出岛通道,远远不够。
能否在平潭岛以北,新建一座跨海大桥,将全国铁路网络引入平潭,构建更加完备的交通体系呢?
这样的愿景由来已久,却又似乎难以企及。
“福建的2000多个海岛中,平潭岛风力最甚,每年大于7级风的时间超过200天,约有300天刮着6级以上的大风,一年有效作业时间不到120天。此外,周边海域海床面高低不平,分布着大量孤石、滚石和斜坡。”平潭公铁两用大桥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段雪炜说。
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巨大的建造难度和风险,这里被视为“建桥禁区”。《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曾援引英媒《泰晤士报》的报道称,建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无异于“世界级挑战”。
中国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的崛起,昭示着突破禁区并非不可能。
10多年来,中国陆续建成了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已从内河走向海洋。
2009年,福建正式提出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的计划。2010年,项目获原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联合立项批复。为建好福平铁路,南昌铁路局和福建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担负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任务。
新建福平铁路全长88.83公里,北接合福和向莆铁路,是未来京台高速铁路的咽喉。线路从福州站引出,跨闽江、乌龙江后至长乐,以公铁合建桥梁跨越海坛海峡至平潭岛。
其中,控制性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大桥起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在苏澳镇上平潭岛。项目全长16.34公里,下层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一级铁路,上层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
“禁区”中突破
2013年11月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动工建设。
突破!创新!建设者迎难而上。
海上筑桥,始于基础。
首先要突破的,是要将钻孔桩打入坚硬的岩层,以支撑大桥桥墩。每个桥墩,需要数十根不同直径的钻孔桩支撑。每根钻孔桩的施工,要将一个空心钢护筒用液压冲击锤打入海床下10多米深,而后钻机进入钢护筒钻孔,深入海床下60多米直至坚硬的花岗岩层,成孔后再灌注混凝土,方能形成一根稳定的钻孔桩。
“施工海域海床高低不平,形成大量孤石、滚石和斜坡,加上海风劲吹,让钻孔桩施工变成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松下镇至大练岛段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东辉,对编号为“NO.3”的桥墩记忆深刻。该桥墩共有24根钻孔桩,其中一根从插打钢护筒到最后成桩,耗费了近16个月,“钢护筒进岩床1米深左右时,就被挤压得严重变形,从海里拖上来,已经扭成一团‘麻花’了”。
超级工程,须用重器。
中铁大桥局和国内顶尖钻机制造机构联合攻关,自主研发制造出的KTY5000型液压动力头钻机,可实现一次性全断面最大成孔直径5米,钻孔深度180米,解决了我国海上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难题。
2017年11月,历经4年,全桥1895根钻孔桩完成施工。其中,4.9米直径的钻孔桩就有50根,是目前国内桥梁施工中直径最大的桥梁工程桩。
桩基完成了,要套上围堰,隔绝海水,在里面用混凝土浇筑承载桥墩的承台。
“这些钢制围堰最小的重350多吨,最大的近4000吨。”王东辉说,围堰在长江上施工,也就承受两三百吨的水流冲力,可在平潭海域,水流冲击力动辄2000多吨。
即便如此,围堰安装依然力求精准,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项目经理张红心还记得第一个围堰安装到位后险象环生的场景。“连续几天的强烈季风,把围堰拍垮了。”
为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施工团队对庞然大物用起了“绣花”功夫,“我们对钢护筒的垂直度进行严密计算,并通过电脑的精细化、数字化操纵,确保钢围堰安装精准度控制在厘米以内”。
2018年4月,全桥133座围堰全部吊装到位。
大桥转向上部结构施工。为克服风浪影响,必须尽可能减少现场施工量。
“工厂化、标准化、装备化的搭积木拼装方式,成为施工的必然选择。”段雪炜说,全桥34孔80米、8孔88米简支钢桁梁均为工厂整孔全焊制造,然后进行海上运输、整孔架设,“这是我国首次对钢桁梁进行整孔架设”。
如何在风浪中将这些重量近2000吨的梁体起吊近百米,再不偏不倚地落到桥墩上?
超级工程,再次启用重器。
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3.6亿元,打造了海上架桥“神器”——“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其起重能力达3600吨,相当于200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是目前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作为体现中国“智造”的世界级桥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还不止于此。
为适应桥址大风环境的运营需要,在全桥桥面设置风屏障,使大桥行车条件不低于陆地的同等条件;为降低恶劣海况影响,减少海上施工作业,大桥下部结构采用长栈桥辅助钻孔平台施工;通过海上桥梁施工定额跟踪测定,为我国海峡大桥建设提供了投资依据……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建设,成功解决了在恶劣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桥梁建设的诸多难题,积累了成套技术。”段雪炜说,这为今后中国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装备储备。
“麒麟”正腾飞
近6年鏖战,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终于全线贯通,预计明年实现通车。
海峡西岸,“麒麟”腾飞,平潭发展开启属于它的历史新篇章。
“大桥通车后,将进一步突出平潭对台的地位和作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说。
作为福平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通车后将有利于形成平潭、长乐与福州、厦门之间的便捷联系,沟通平潭、长乐与福州中心城区等都市区内各组团间联系,方便与省内主要城市间城际客流出行,有利于平潭、长乐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有利于沿线海岛旅游业的发展。
“平潭与省会福州的距离拉近,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对于平潭的招商引资、旅游发展、城市建设,进而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陈善光认为。
李茲钿,岚岛交通变迁史的亲历者。
10年前,在系列利好的召唤下,李茲钿从福州回到家乡,创办福建中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岚台贸易的拓荒者,并参与对台招商,吸引数十家台企进驻平潭。
“如果说平潭海峡大桥给了平潭岛第一个连接内陆地区的机会,那么海峡公铁大桥则带给平潭进一步腾飞的契机。”李茲钿说,今年2月24日,高雄到平潭货运直航“通道”进入常态化运营以来,中潭贸易公司也将业务从台湾食品、日用品拓展到农渔产品,“不到半年,我们就进口台湾水果3000多吨”。
随着公铁大桥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平潭将拥有顺畅的物流环境。
这些天,来自厦门的鑫福雪冷藏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东军专门来到平潭,考察的重点是对台冰鲜产品进口业务。
鑫福雪公司是专业的水果冷链配送物流商。“公铁大桥通车后,如果冷链物流体系能够跟进,平潭将可能成为台湾冰鲜产品登‘陆’的主通道。”李东军说。
对于来自高雄的80后台商吴政言而言,这座大桥同样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他的投资重点,是位于未来的平潭动车站附近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
“商业地产项目,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基础,融入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后,平潭的一日生活圈将跨出福建,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将迎来几何倍数上升的旅游人群。”吴政言对自己的提前布局信心满满。
吴政言还有一个身份——平潭台商协会会长。在他看来,时空距离拉近,对台商更有吸引力,“好政策+好交通,叠加效应十分明显,近半年来,越来越多台商将原本在深圳、厦门等地的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迁往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