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就业 宁德退伍军人有个“兴村梦”
海峡网8月9日 讯(东南网记者 陈翊群)他生在闽东沿海乡村,首次创业与海有关,经过多年原始积累他选择了转型。他也曾“上岸”参与招标承租了家乡的木材市场,因为心中“有个梦”,他将市场转交给了他人管理,自己一头钻进了山区创业。
他叫张世仁,宁德蕉城城南镇福洋村人,今年41岁,是一名退伍军人。1998年,张世仁光荣入伍,在部队大熔炉锻炼了两年,获得班集体三等功荣誉一次。现为宁德市绿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世仁在整理荒山林地。受访者供图。
初次在蕉城区城南镇岭头村“宁德市绿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果园见到张世仁,身高约一米八身材健硕的他正戴编织草帽、身着长袖长裤在田里忙活,豆大的汗珠不时从其脸颊滑下,浸湿的衣服已经贴到了身上。
“目前村里最缺的就是年轻人手,加上最近农忙时,人手不足,我们也习惯了自己上。辛苦点没啥,只要未来能将这里打造成让大家来玩的尽兴,吃的开心,住的下来的地方,我们就知足了。”张世仁如是说。
1998年,张世仁光荣加入了中国武警福建省武警总队某支队,当了一名警卫员。在部队服役两年后,2000年底,张世仁光荣褪下了军装,选择了创业。他也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01年,在家人支持下,20岁出头的张世仁在老家城南镇福洋村宝洋塘承租了45亩滩涂地,搞蛏、虾、螃蟹等水产套养养殖。2002年,张世仁几经多方虚心求教、研学,他在养殖场挖掘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2010年前后,他转型从事了水产育苗领域,也做了些跨领域的投资。
2015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蕉城区城南镇正在招商引资——扶贫开发“莲峰山区”(莲峰三村,岭头、叶厝、田中三村)。
张世仁在整理荒山林地。受访者供图。
在张世仁看来,“莲峰三村”与宁德城区仅一山之隔,北与金涵乡相连接,当地年平均气温在16-17℃,海拔400米以上,环境优美,无污染,拥有丰富原生态资源。张世仁也了解到,2000年,“莲峰三村”因未通公路问题,曾经闽东日报记者深入调查,并将情况写成内参报送给省政府领导。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批示和关心下,省扶贫办、省老区办深入“莲峰三村”调查,随后省里下拨部分资金启动公路建设。历经三年,2003年8月宁德市区通往“莲峰三村”的16公里乡村公路修通,莲峰三村与宁德城区的距离也瞬间拉近。
综合多方考量,2015年,张世仁选择再次转型——买下一水产育苗养殖场并出租给他人,自己招标承租的木材市场也交给了他人管理,一头钻进“莲峰山村”的岭头村搞农业开发。
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包村干部积极协调,张世仁跟随伙伴在岭头村顺利流转了400亩山里梯田地,每亩以300元承租,并入股了宁德市绿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张世仁在修剪桃树。受访者供图。
第一年,张世仁与伙伴从外地引进了水蜜桃,在岭头村种植了80亩,也种了些黄花菜,水蜜桃树种植的还顺利,不过黄花菜因需要凌晨采摘,人手有限,他们只好将黄花菜地块改种其它水果。随后他们试种了油奈、百香果、猕猴桃、黄心西瓜等。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尝试,2018年,该公司果园迎来了的第一次丰收。可惜的是,收成时节遇到台风,该公司80亩的水蜜桃被台风吹了近70亩,百香果、西瓜等也损失严重。
“还好到目前没有受台风影响,今年的十亩水蜜桃采收了约10万元。自去年受台风影响后,我们补种了70亩水蜜桃树,预计三年后会有收成。”张世仁说,接下来将迎来西瓜收成季节,预计可收成四五十万元。那么今年公司收支有望持平。今年该公司也尝试养了些鹅,除草效果不错。这么一来,除草剂少用了,土壤保护了,人工费也省了很多。
“说实在的,我们在村里开发农业项目至今,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收益。”张世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在他们公司上班的固定人员有4名,每人每月2800元,负责园区常规管理工作,摘桃、锄草、施肥、剪枝等,农忙时,公司聘请的工作人员多则达到十多人(临时小工工资150元每天,机器工每人每天200元),这些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村民,公司每年单单给工人工资至少支出二三十万元。土地租金一年10多万元还不包括在内。
“一个乡村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定产业支撑,通过产业带动就业,给村民带去固定、高性价比的收入,我相信,这样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才也会回归创业。”张世仁这么说,他们也朝着创业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努力着。“公司经过三年来的打造,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定种植规模,预计三年后,单单种植桃子、油奈、西瓜三项水果产值合起来,将会有一定盈利。”
“下一步我们将引进专业设计公司重点打造休闲农业项目,让客人来这里玩得尽兴,吃的放心,住的下来。”在张世仁看来,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们打造的“兴村梦”才刚刚起步,他坚信,创业虽然艰辛,但只要肯付出、勤于学习,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