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古溪武狮:“铜头铁狮”韵合古今
原标题:古溪武狮:“铜头铁狮”韵合古今
古溪武狮(表演训练)
古溪武狮表演技艺(伏地)
古溪武狮(狮头螺纹特征)
海峡网8月5日讯 (闽东日报记者 郑凯)古溪武狮,在蕉城当地又称拳狮,因狮子头有九道螺纹,故称九螺狮。古溪村临海,过去村民出海常遇匪患,村里武风盛行,后村民将传统的武狮演变为以武术为基础的武狮,由于融合了当地特色武术和文化,使得古溪武狮既传承了传统南狮的精髓,又有独具自身特色。
“铜铁狮头”便是古溪武狮的一大特色,与一般的舞狮不同,“铜铁狮头”分为公狮和母狮,公狮头为铁头,由两名男性配合舞动,而母狮头为铜头,由两名女性配合表演。武狮表演前,先由拳狮“打四门”,然后两狮展开套路,公狮在前母狮在后,默契配合,有伏、卧、腾、跃、跳,表演套路、动作均跟随鼓点而扑闪腾挪,动作灵活、节奏强烈。
目前,古溪村成立了古溪武狮队,拥有完善的武狮表演道具,较好的传承和保护该项传统技艺。每年受邀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2015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走进蕉城采风,古溪武狮在戏曲春晚片头《东南西北绣神州》中亮相,这一千年传统武狮展示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2018年10月,古溪武狮列入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风盛行 “铜铁狮”名扬
现在我国流行的舞狮,有文狮、武狮之分。古溪村的“铁狮”自然属于武狮,但这独具特色的“铁狮头”缘何而来?辗转千年的流光背后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古溪民俗发展促进会会长及古溪武狮队队长陈成为述说了“铁狮”背后的光阴故事……
古溪武狮,900年前从河南陈家传至古溪,原来仅是逢年过节,庆祝丰收村民们娱乐玩耍,并没有正规的训练和武狮队。直到清朝嘉庆年间,古溪武狮在谢言茂手中才逐渐发扬光大。
嘉庆七年,上四府一年一度的武狮大会打响,谢言茂带领古溪武狮队前往学习,第一年的古溪武狮便凭借实力获得第一。而在第二年比赛中,古溪武狮队的狮子还是采用传统的布制工艺,而对手已对狮头进行改良,比赛双方在争夺过程中,古溪武狮队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对方暗器所伤,最终惜败。
第三年,古溪武狮队再次参加武狮大会,吃过一次亏的谢言茂对古溪武狮进行了大胆改良,将布制的狮头改用铁制的。比赛中双方队伍再次相遇,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对方武狮,在争夺过程中对方武狮故技重施,谢言茂看到后直接将狮头一顶,把对方武狮顶到台下,获得胜利。但对方还很不服气,强言狡辩肯定存在猫腻,不让谢言茂等人回宁德。
最终在中间人的调解下,谢言茂表示,互换狮子再比一场,如果对方获胜,就将100银元奖金送归对方,如果己方获胜,就让自己带上银元回家。可一上场,对手连50斤的铁头都无法举起,自然输了第二场比赛,谢言茂等人顺利带着奖金和铁狮头回到宁德。
陈成为表示,也就是这次的参赛,让古溪武狮“铁狮头”的传奇为人津津乐道。据当地人说,当时谢言茂的徒弟谢平畴,人称“耙头精”,力大无穷,喜好武狮。赛后,他找来铸铜打铁师傅专门铸造了一铜一铁两个狮头。邻县闻知铁狮之后纷纷设擂台,邀铜铁狮头应擂,传说当时铁狮去四擂、回九擂,战无不胜,故而让“铜铁狮头”的传奇广为流传,直到今日。
可惜,铜铁狮头表演路数到谢言茂第三代传人江细帝后,便失传了。两具狮头被存放在忠烈王行祠下马宫内,后来也遗失了。而武狮的表演技法和拳术主要依靠陈姓数人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古溪武狮这项优秀的传统技艺也因为传承人的衰弱,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延承技艺 再放荣光
古时宁德一带每逢重要节日,武狮是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古溪武狮却遭遇了铜铁狮头遗失、武狮书籍被毁,延续千年的传统技艺一度濒临失传,再也不见往日的风光景象。
近年来,随着城区东扩南移,古溪村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逐渐繁荣,古溪村民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作为谢言茂的第六代传人的陈成为逐渐在脑海中迸发出复兴传统,还原武狮文化的想法。
“当年,我召集了陈姓现有的几名传承着武狮技艺及古溪民俗的爱好者,发誓一定要把古溪武狮这一传统民俗技艺传承下来,使‘铜铁狮’再放荣光。”陈成为说,在他们的努力下,2000年陈成为等12人组建起如今的古溪武狮队。
一朝狮醒再放荣光,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面对所有资料及道具的遗失,这12名队员只能靠着村里老人的描述,辅以自己童年的记忆,不断揣摩武狮的基础动作,在步伐、拳法、动作配合上慢慢地剖析重组动作套路,武狮的动作套路终于渐渐成型。
“对于遗失的‘铜铁’狮头,我们也依据当年的模样找来铁匠打出了一幅50斤的‘铁狮头’。”古溪舞狮队教练谢瑞佺回忆道,当时队员们光顾还原“狮头”没考虑实际,结果50斤的铸铁狮头竟没有一名队员能舞动起来。所以只能不断减重,最终将狮头重量控制在37斤左右。
在不断的摸索及尝试中,古溪武狮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的动作又逐渐重现在世人眼前。
19年来,在第一批古溪舞狮队员的鼓励下,这项千年的民俗技艺渐入佳境,但这12名队员年过半百,舞动37斤铁狮头的任务落在了下一辈人的身上。陈成为的儿子,7岁开始习武,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武狮的陈基洪接过了父亲的担子。
“从小受武狮的熏陶,传承和保护我们村的传统文化责无旁贷。”陈基洪说,如今他们更注重古溪武狮的“再创新”,不断的将武狮套路改良,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并争取每年表演有不一样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同时,博采众长才能让古溪武狮继续流传‘千年’。”对于古溪武狮的未来陈基洪充满信心。
如今在他们的努力下,古溪武狮已经成为古溪村,乃至蕉城区和邻近县市节日、庆典、晚会的经典节目,一如当年,祈福百姓幸福安康。
(图由古溪民俗发展促进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