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柘荣:紧握养生养老之笔绘就别样“夕阳红”
原标题:柘荣:紧握养生养老之笔绘就别样“夕阳红”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就达2.5亿,占总人口的17.9%。如何养老成了重要问题。
近年来,柘荣县着眼构建养生养老产业新格局,推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思路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养生福地、养老乐园品牌悄然打响。
强基础,规范养老机构建设
暮春的黄柏到处都是花香鸟语。在该乡敬老院,三五成群的老人们在花光柳影间或唱歌或聊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这里生活很惬意,不仅衣食住很好,精神也很愉悦。”孤寡老人游开清开心地说。
黄柏敬老院在乡政府所在中心地带,主要服务对象是特困供养户和社会孤寡老人。该敬老院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680多平方米,床位40个。并配套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活动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设施,可以满足孤寡和残障人员的生活需求。
为了方便老人生活和娱乐,黄柏敬老院还设置了娱乐室、康复室,并聘请乡卫生院医生作为康复保健医生,定期给老人体检。形成集技能培训、康复养护、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日常生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性敬老院。“我们以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 、环境花园化为标准,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该敬老院工作人员郑丽梅介绍说。
近年来,柘荣县以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三年行动为契机,把养老产业做为补短板工作来实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合理利用村部、闲置学校场地、社区服务中心,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从养老、医疗、保健、维权、文化休闲等方面对老年人实行优待。
截止目前,柘荣县有乡镇敬老院8所,光荣福利院1所、社区日间照中心料中心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农村五保幸福园23个、农村幸福院33个,极大改善了老年居民养老条件。
优服务,发展社会民办养老事业
“服务更专业了,感觉也更好了。”日前,柘荣县社区养老人员陈阿姨在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服务时,不由感慨。与陈阿姨一样,在这里养老的老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老人们的满意,正是得益于柘荣民办养老事业的发展。
为扶持社会力量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养老事业,该县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2017年,柘荣县民政局通过政府服务购买的方式引入社区居家专业化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成立柘荣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该中心以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呼叫中心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套全方位立体的四级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根据功能需求设置生活服务、保健康复、文化娱乐、呼叫服务四大版块。同时整合社会上专业养老助老服务机构和组织,签约加盟服务商 7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用车等服务。“我们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升等工作,赢得了老年人的充分肯定。”该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明玫说。
截止目前,该中心完成建档工作1192人,客服总呼出回访电话累计13681次,助老员上门回访累计8734人次,为全县1200多名老人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根据测评结果显示,满意率达100%。
“我们呼叫服务热线全天候开通,客服人员定期电话回访,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关爱、节日问候、生日电话、天气提醒,同时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李明玫介绍说,2018年,该中心被原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创特色,打造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柘荣素有“闽东后花园”之称,拥有以东狮山省级名胜风景区、九龙井风景区、鸳鸯草场等寻古揽胜为主的原生态旅游区,吸引八方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特别是在夏季,游客剧增,是闽东地区休闲避暑养生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柘荣县注重发挥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放大“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国家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生态养生城”等县域特色品牌效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以康养度假休闲为特色,生态养生养老旅游战略全面铺开。“东狮山养生文化休闲旅游区、以康养度假休闲为特色的鸳鸯草场综合开发、嘉馨民俗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地方特色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柘荣县旅游局局长庄秀敏说。
为了全方位激活“养生宜居”元素,柘荣县开展了以马仙孝德文化、国学经典讲坛、道德讲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柘荣剪纸”等健康养生文化内涵的各种活动,同时还成立了养生协会,开展长寿探秘,编订长寿养生菜谱。
此外,柘荣县还扎实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发挥“海西药城”优势,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分期投资10亿建设杨梅山中国生态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园,重点发展涉老康复护理、健康养生和老年人用品研发制造等项目,将中医治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持续推进落实,到2020年,符合县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将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郑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