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食安监管 助力优化鼓楼经营环境
原标题:智慧食安监管助力优化鼓楼经营环境
通过内部监管APP,执法人员能实时监控餐饮企业厨房情况。
海峡网5月29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黄凌 文/摄)“在三坊七巷游玩,不知到哪家餐饮企业就餐比较放心?”进入食安鼓楼微信端,打开端口手绘地图,各餐饮企业的实时厨房视频、企业评级分数、员工健康证等信息一目了然。去年底,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全省首家智慧食安智能监管平台(包含内部监管APP和微信服务端口),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智慧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半年多来,该系统功能和数据不断完善,不仅实现食品安全可移动式监管,方便企业在平台办理相关证件、让员工在平台参加食安培训,也让公众参与监督,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经营环境。
“明厨亮灶” 保障舌尖安全
在三坊七巷,由好莲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办的建莲馆主要售卖以莲子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糕点食品。走进建莲馆,一眼就能看见馆内左侧的糕点加工厨房。师傅在橱窗内忙于糕点制作,顾客排队购买。
“去年底,鼓楼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智慧食安智能监管平台上线后,我们第一时间就申请加入平台监管,馆内新添多台监控设备,让监管者和民众参与企业监督,让顾客放心购买商品。”建莲馆店长周瑶告诉记者,只要进入食安鼓楼微信端,顾客就能实时看到厨房内糕点师傅的各种操作,厨房的卫生状况时刻都受到消费者监督,这让企业管理者绝不敢掉以轻心,分外注意食品安全自查自纠。
“在鼓楼市场监管局的牵头下,企业的监控设备还接入了饿了么APP,让更多民众可以看见企业厨房。这不仅代表了企业对自身食品安全的自信,同时也让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周瑶说。
鼓楼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科工作人员余松海介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试点地区,已有建莲馆、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等13家餐饮服务单位的厨房率先接入监管局内部执法APP“鼓楼智慧食安”,合计38台“明厨亮灶”设备。下一步,监管局将逐步在全区的餐饮服务企业进行推广,尽量让所有企业自觉接受政府和民众监督,通过智能化的监管,净化市场。
数据融合 实现移动监管
在福建信息学院龙腰校区的学生食堂内,一面大型显示屏滚动播放后厨、打餐区、洗菜区等区域的实时监控。每天,食品采购员都要将100多种食材的购买来源信息录入“一品一码”系统。
“学生的食品安全分外受人关注,我们在保证正规采购的同时,也必须以防万一,一旦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食堂管理方能准确知道食材来源信息,同时也方便政府部门监管。”该校食堂项目经理黄晓华介绍,今年初,鼓楼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多次指导企业实行原材料“一品一码”溯源管理。食堂专门设置2名食安员,对食堂的各项操作进行监督,确保学生吃得放心。
“鼓楼区有1万多家餐饮服务企业,仅靠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挨家走访监管并不现实,利用智慧食安智能监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快速排查异常情况。监管人员可重点对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乃至现场督察。”余松海介绍,目前,鼓楼区内10859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数据已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完成了企业基础档案信息录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按规定录入食品原材料“一品一码”信息、员工健康证信息等。同时,该智能监管平台首创证照比对功能模块,实现对有照无证、有证无照、无证无照、一照多用、一证多用等异常类型数据进行预警,及时提醒监管人员对企业进行重点监督。
目前,执法人员只要依托执法手机端就能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提升执法效率。在现场执法中,执法人员可实时录入检查情况并现场打印纸质版“监督检查记录表”等文书,实现全面移动执法。截至目前,共计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检查639条;专项检查合计150条;累计开出76份责改文书。
创新服务 完善平台功能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以往新员工参加食品安全集中培训,往返学习点要花大量时间。现在,企业新员工只要进入食安鼓楼微信端,点击进入培训学习系统就能在线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培训功能极大方便了新员工。他们在闲暇时间登录学习,只要用十多天时间就能完成40个小时的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参加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系统会授予新员工电子版培训证。员工需要纸质版本,只需通过电脑直接打印。”余松海说,食安鼓楼微信端还集成了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系统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方便公众完成相关个体全程网办事项登记以及企业信息查询。今后,智慧平台还将不断完善,添加更多的服务功能,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审批、培训、年检等事项。
“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智慧监管’为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关注食品安全,提升自我管理水平,自觉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逐步由刚性执法向柔性监管转变,使企业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主动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有效带动市场环境更加高效、透明,共同营造鼓楼优质的经营环境。”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