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漳州积极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 助力工业发展

    2019-05-27 10:32:29 来源:闽南日报

    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进行“订单式”教学培养,这是该校学生到龙轴参观实习。

    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是漳州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培养更多本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4+4”产业发展?该市积极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做实做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努力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发展大局提供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创新培养模式搭建成长平台

    近年来,漳州市以做大做强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积极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致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2018年全市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数为35409人,其中理工类学生22419人,占比63%。2018年理工类专业学生毕业人数为6706人,学生就业率达99.5%,其中在本地就业的人数为4656人,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就业人数为4312人,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和区域分布合理,职业教育服务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

    市教育工委副书记郭漳陵表示,今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市委“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号召,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指导各校紧抓职业教育发展好时机改善办学条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属职业院校转型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发展水平。

    在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方面,漳州市着眼工业发展用工需求,加快高新区漳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改扩建;大力支持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提升办学层次,争取升格为本科院校。通过支持学校转型特色发展,助力漳州工业发展。

    在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方面,漳州市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改革试点,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与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合作,扩大“二元制”校企人才培养规模,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积极响应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高职扩招100万的任务,加大支持职业院校“三二分段制”五年制中高职联合办学教育改革,通过漳州市职业教育联盟优势平台,依托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科龙头专业优势,把漳州一职校、漳州二职校、南靖一职校等中职省示范学校串联起来,强强联合办五年制中高职衔接教育。

    在创新院校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的经费补助、科研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高职院校人才加强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双向挂职”工作。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大力引进、共建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开展特色资源和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并及时对接转化科技成果。

    “我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市人社局重点做好平台搭建、职业培训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面工作。”市人社局副调研员范学宁表示,漳州市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支持技工学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2019年,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和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获批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个基地项目获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能精湛、富有工匠精神、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能人才。2018年以来,漳州市共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其中,平和技工学校获批设立钳工高级技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漳州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1.4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9.9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38万人。

    漳州市不断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高技能人才“保驾护航”,已推荐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3人,入选省技能大师6人。同时,市人社局每年均会同市商务局、总工会、妇联、残联以及有关行业协会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选送选手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

    技能教育再升级人才就业“零距离”

    “明年,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将投入使用,届时可容纳5000名学生。”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詹百灵说道,学校有个“小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技师学院,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

    市高级技工学校迫切希望扩大办学规模,与本市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成市场“宠儿”密不可分。“技能型学生基本上不愁找不到工作,许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签走了,学生就业率高达98%。”詹百灵信心满满,他表示,技能人才需紧跟时代步伐,而作为学校,要让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市高级技工学校围绕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发展需求,以石油化工、食品工业、装备制造、特殊钢铁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切入点,按照“以市场为指向、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原则,科学设置了4个高级工专业和10个中级工专业,涵盖机械、电工电子、信息、服务、财经商贸、建筑及文化艺术等类别。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输送什么样的人才。”詹百灵表示,市高级技工学校先后与龙溪轴承、标新集团等30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订单式”教学培养,突出市场化办学特色,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通过“基地+学校”“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的形式,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项目促合作,以合作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

    “准备,开始。”在漳州工业学校机电教室,两名学生正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一名学生紧盯电脑数据,另一名学生操控实验设备,配合十分密切。

    工业学校校长王小峰介绍,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机电专业,在教室与实训场地实施“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接触真实环境的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工业学校大部分专业为工科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员。王小峰表示,学生不仅要修完规定的课程,取得学历证书,还要取得该专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近几年,市工业学校学生“双证书”率达100%。

    谈及学生就业,王小峰亦是信心十足,他表示,长期以来,学校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与近百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在福建成达玻璃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分别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识岗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学校需要指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相应课程。校企深入融合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让学生“零距离就业”,实现校、企、生合作发展共赢。

    技能人才成“香饽饽”

    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大量运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有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高科技技术、设备的大量应用,企业对人才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普通一线工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并且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企业成为“香饽饽”。“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发展,关键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在于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林资源坦言,没有技能人才,即便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也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每年正兴集团都会从漳州工业学校招聘上百名技能人才,他们在生产、研发等关键岗位中发挥重要作用。”林资源说。

    平凡岗位也有大作为

    30多年前,因高考落榜就读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陈议忠误打误撞与电工专业结缘,而这因缘巧合却造就了他往后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生涯。

    “刚毕业时想法很简单,凭学校学的技能,能混口饭吃就够了。”陈议忠毕业后,进入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尝试过电气线路安装、高低压变配电运行等多个一线岗位,却在一次“碰壁”中明白不断创新、提升技能的重要性。他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奋发图强,掌握了一系列高端维修技术,成为福建省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尽管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陈议忠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陈议忠说:“我只是平凡的一员,集团中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从进入集团参加工作,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注于一行,脚踏实地、吃苦肯干,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找工作“小菜一碟”

    记者见到17级高级电工班的罗志涛时,他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为七月份的省电工职业竞赛做准备。入学三年来,罗志涛年年参加职业竞赛,每年都有不小的进步。“得益于学校的支持与帮助,我才能有今天成绩。”罗志涛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合理,还有不少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或培训。通过三年的学习,他打下了扎实专业基础,这让他对两个月后的技能竞赛充满信心。“没有担心过会找不到工作,班上的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了。目前全力备战七月份的竞赛,竞赛后再找工作也完全来得及。”

    谈及今后的规划,罗志涛表示,漳州许多企业急需高级电工,也有不少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希望以后在漳州工作,为家乡企业做贡献。(本报记者廖瑜婷见习记者张江璐文/供图)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