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六月竣工 争取在“九八”期间开业
原标题: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六月竣工 争取在“九八”期间开业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即将竣工。(记者张奇辉航拍器摄)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吴君宁)与厦大翔安校区仅一路之隔的地方,一座依托厦大、面向“海丝”的大型科创基地正在迅速崛起。
福建首家经教育部、科技部认证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厦大科技园”)建设加速推进中。充满现代感的科技办公大楼错落有致,主楼与厦大翔安校区遥相呼应……日前,记者在厦大科技园园区透过无人机屏幕看到,立体开放式园区建筑构造已初显雏形。据悉,园区预计于今年6月底竣工,争取在“九八”期间开业。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志龙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厦大科技园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了强大支撑,“园区将发挥经济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站在国家开放的前沿,不断探索新路,助力厦大打造‘海丝创谷’。”
据悉,本周六即将举办的海丝科技创新论坛,也将把厦大科技园作为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化基地。海丝云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将全面负责海丝科技创新论坛及厦大科技园的运营。
响应厦大“海丝创谷”战略
发挥区位优势完善配套服务
厦大科技园位于翔安区南部新城,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9亩,总建筑面积19.22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紧靠厦门大学翔安校区、4公里直线距离外就是未来翔安国际新机场,聚集了科教、人才、区位等众多优势资源的厦大科技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尤其将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在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供给、创新机制探索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优势,依托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战略,高起点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区,将科技园建设成为厦门大学“海丝创谷”战略的核心区。
“厦大科技园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厦大及社会各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海丝云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典慧介绍,厦大科技园将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涵盖文化、教育、娱乐等诸多要素。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园将整合社会资源,依托“海丝科技创新联盟”,吸纳更多“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项目等,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展开全方位合作,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完善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健全适应市场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据介绍,厦大科技园主园区将建成厦门大学师生创新创业基地、厦门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新兴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与厦大一道打造以“世界科技+福建智造+全球市场+海丝文化”为特色的创新引领、“产城学人”融合发展示范高地,将“海丝创谷核心区”建成中国式新型“硅谷”。
成立联盟创新产业集聚模式
助力人才培养打造科创高地
“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孵化”是未来厦大科技园发展的关键词。
张典慧介绍说,现阶段,厦大国家科技园打通了“产、学、研、金、企”各环节,形成了“海丝科技联盟助力+大学科技园赋能+科技转化平台加速”的创新服务体系,将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创新平台和产业布局,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打造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转化新高地。
据了解,厦大科技园将实现厦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提供网络化服务平台和自循环的企业成长生态系统,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信息、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提升整体孵化及运营能力,助力科研成果的快速市场化与产业化。
海丝云创作为运营机构,将以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产业聚集载体,完善配套服务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型企业招商,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圈。“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科创企业顺利孵化成长、快速发展壮大。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基础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同时为高成长企业提供发展型、延伸型的增值服务,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张典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