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农民的“新潮”直播
新华社福州1月28日电题:“土味”农民的“新潮”直播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
位于福建三明大田县的“阳光1+1”大田助农产业馆内,农民主播坐在镜头前准备开始直播(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一手摆弄面前的手机支架,一手握住话筒哼唱新编的山歌,53岁这年,家住福建省大田县的唐富娥将工作地从田间“搬”到了直播间。
位于三明市东南部的大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和老区县。2019年,因为一首《大田后生仔》,原本寂寂无闻的小城一夜走红,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这首闽南语歌曲被各地网友争相传唱,播放量数以亿计。
家乡不经意间的“触网”,让一批农民萌生了进军短视频的念头,唐富娥开始用手机记录农村生活。“没想太多,单纯觉得好玩。”她说,尽管尝试走到镜头前,但多数人没想过靠这块屏幕改变生活。
去年5月,福建省民政厅举办“阳光1+1牵手计划”视频签约仪式,引导动员全省千余家社会组织与老区村结对共建发展。仪式上,大田县与福建省职业经理服务行业协会正式签约。
懂农村的农民与懂运营的协会就此完成“牵手”。“签约仪式后,我们在乡下调研发现,‘种得出来、卖不出去’是农民最大的担忧。”协会执行会长乐岩说,协会决定趁着电商风口,挖掘和培训本地农民自己当带货主播。
招募令发出后,10名半路出道的“土味主播”迅速集结——他们中,一大半是年近半百的农民,年龄最大的已经62岁。尽管如此,乐岩还是看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有的自带山歌、顺口溜才艺,有的会没日没夜钻研直播技巧,和一线城市主播相比,他们更加淳朴和勤奋。”
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土味”农民与“新潮”直播竟也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抖音平台上,农民主播单个作品的最高播放量达到150万人次,人均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13万元。
27岁的谢连根是团队里最年轻的主播,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如今拿起镜头,给粉丝们科普菜地里的宝贝,未经修饰的田园生活很快吸引了40多万粉丝。他坦言,直播不仅意味着一条增收渠道,也是连通山区与外界的窗口。
眼下年关将至,在“阳光1+1”大田助农产业馆内,乐岩正组织大家布置场馆,为即将到来的助农直播年货节做最后冲刺。“相比于请外部网红带货,本地农民的转型既解决就业问题,也培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还将搭建大田农特产数字化销售平台、农副产品货源选品和集散中心,同时把控农产品品质,并整合100家福州、厦门、泉州等各大城市的社区店同步销售大田农特产品,塑造属于大田人的本地品牌。”(完)
位于福建三明大田县的“阳光1+1”大田助农产业馆内,范代尺为即将到来的年货节做准备(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农民主播范代尺(左)与唐富娥在直播间搭档唱山歌(1月20日摄)。一手摆弄面前的手机支架,一手握住话筒哼唱新编的山歌,53岁这年,家住福建省大田县的唐富娥将工作地从田间“搬”到了直播间。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福建省职业经理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乐岩将各村的年货搬上展柜,为即将到来的年货节做准备(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27岁的主播谢连根与粉丝互动(1月20日摄)。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如今拿起镜头,给粉丝们科普菜地里的宝贝,未经修饰的田园生活很快吸引了40多万粉丝。他坦言,直播不仅意味着一条增收渠道,也是连通山区与外界的窗口。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